俗话说,正月里头都是年。
小编先问问大家,你家过年的囤货都吃完了吗?妈妈塞进你后备箱、行李箱中的土特产,都下肚了吗?
过年,确实是一个最有理由胡吃海喝的大好时机。即使吃多了,很多人都会一笑而过,不忍苛责自己。
但小编必须提醒大家:快醒醒!现在已经开工好几天了,学生党眼见也要开学了,大家可别再这么放纵自己了!
毕竟吃得太多太杂,咱们的身体可是消受不了的。
尤其是有些食物,简直称得上是衰老加速器、血液增稠剂,更有甚者,还可能成为胃癌的帮凶,譬如以下这三种~
这3种食物是胃癌帮凶,
又是衰老加速器、血液增稠剂
这三种食物指的是高温油炸/烧烤/烟熏食物、深加工肉制品和高糖食物。
可能有人要吐槽了:小编,你怎么又来说这些老生常谈的“热知识”啊?
Emmm,还不是因为无论我们再说多少遍,很多人依然视而不见,但凡你们听点劝......
以及最重要一点,春节期间,大家吃这三类食物的频率会空前得高。如果到现在还不管住嘴......
高温油炸、烟熏、烧烤食物
高温油炸、烟熏、烧烤食物不但存在着致癌风险,还多与高油、高脂密切相关。
先说油炸食物——
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过年时会准备许多油炸食物,比如酥肉、丸子、麻花、虾片、麻叶(一种油炸面食)等等。
此类食物在油炸过程中,接触的温度 往往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其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极易高温变性,从而可能生成 苯并芘、杂环胺等强致癌物质。
如果是淀粉类油炸食物,还会因高温而产生既有致癌可能,又有神经毒性的丙烯酰胺。
另外,既然是油炸食物,那免不了吸入了大量油脂。大量油脂摄入到体内,后果可想而知。
若你使用的是牛油、猪油等动物油脂,还会 显著增加食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威胁人体心血管健康。
再来说说烟熏和烧烤食物——
我国不少地区有做熏鱼、熏肉、熏香肠的习惯,不少人还将它们作为新年伴手礼,送给亲戚朋友。
然而,这些食物除了自带大量脂肪,常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脑血管健康,其背后连着的还有一级致癌物—— 苯并芘!
熏制食物时,木炭燃料产生的苯并芘,可伴随着烟雾污染食物。同时,食物中的油脂滴落到燃烧的木炭中,无形中也加剧了这种污染。
此外,鱼类、肉类中的脂肪,会因高温裂解产生大量自由基。 自由基不但能能加速人体衰老,还能通过热聚合反应,生成苯并芘。
同理可知,像是烤鱼、烤肉等烧烤食物,也多或少内含一些致癌物。
有不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喜欢进食此类食物的地区,胃癌发病率也较高。
深加工肉制品
深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肠、灌肠、腊肉、腌肉、熏肉、肉干、肉罐头、培根、火腿等,已经成为国人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过盐腌、烟熏、腌渍、发酵等方法制成的加工肉,风味确实没话说,保质期也更长了,但也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曾发布报告称, 加工肉类属于一级致癌物。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所含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它本身没有致癌性,但它能和肉类蛋白质反应,形成一种强致癌毒物亚硝胺。
尽管各国对肉制品中亚硝胺的残留量有严格限定,但如果买到劣质食品,或是长期大量食用,依然会增加人们患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癌症的风险。
高糖食物
对于很多人来说,各式糖果、蜜饯、饼干、蛋糕、果冻、巧克力、果汁、饮料、汤圆等等,早已成为了他们的刚需。
尤其是从过年到元宵节期间,如果吃得不满足,就仿佛过了个假年、假元宵节。
但如果不加节制,糖分摄入量超过身体所需值,那么这种“空白热量”会直接转化为脂肪储存下来,导致超重或肥胖。
肥胖,可谓“万病之源”。它不但是最易引起早亡的五大原因之一,还与11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就包括胃癌。
同时,高糖食物往往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还会扰乱身体内分泌系统,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此外,高糖饮食还会加速皮肤老化,使之变得黯淡、易起皱纹,变身颜值杀手,是不折不扣的衰老加速器。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就曾表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WHO在2015年就提出控糖建议, 成人每人每天不超过50克添加糖,最好不超过25克。
我国营养学会建议, 每人每日糖的摄入总量应控制在30~40克。
听着还不少?应该不会吃超吧?
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每3块奥利奥饼干,就可能超过10克糖了;一罐330毫升的可乐里,就添加了35克糖!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喜欢吃甜食,完美避开~
但你不知道的是,很多非甜食中还藏有大量“隐形糖”,你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早把它们吃进了肚子!
这些食物含“隐形糖”,是糖分“重灾区”:
- 酸奶、乳酸饮料等;
- 肉干、肉脯、饼干、薯片等;
- 番茄酱、烧烤汁、沙拉酱等调味酱;
- 坚果、营养麦片、速冲的芝麻糊、藕粉等。
当然,胃癌的形成、人体的衰老、血液变粘稠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吃出来的。
只要大家不被以上食物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味、香甜的味道所迷惑,天天吃、顿顿吃,注意摄入量和频次,一般来说都是安全的。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多动脑、不易老#
在留言区留下的答案吧
编辑:初酱
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