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生勒死母亲!一年烧10万学费,买进口牛肉,为何成女儿最恨的人?

亲子   2020-06-14 08:02:10  

最近一则新闻,令我感到毛骨悚然:山东青岛一名15岁的高一女孩,有计划、有预谋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相依为命”变成了“相依要命”

5月23日,上周六晚,年仅45岁的女律师张某和她15岁的女儿在家过周末,女儿“贴心”地说要给妈妈按摩,妈妈开心地毫无防备,然后女儿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绳子,从后面活活勒死了自己的母亲。

这一消息随后得到了当地警方的确认。5月26日,青岛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确有此案发生,遇害者死后被装在行李箱中,其15岁女儿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警方带走。

张女士女儿自述称 ,学习压力大,母亲对其管教特别严厉,自己早想杀死她。

在把母亲杀死之后,女儿把妈妈塞进行李箱,反锁了家里的门,和母亲的尸体一起度过了两天,直到周一一早有人敲门,才东窗事发。

关于案件细节,青岛警方回应称: “案件正在调查中,因涉及未成年人,具体案情不便透露”

说起来,此类案件并非个例。

2016年,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轰动一时。

吴谢宇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只因母亲“管的太严”,他残忍弑母。

2018年12月6日,湖南12岁的男孩吴某康亲手杀死了34岁的妈妈。

他竟然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我就是恨她,管的太严......

2019年3月18日,江苏省建湖县13岁男孩邵某将母亲杀害,原因是他玩手机游戏,不服母亲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一个13岁男孩,小时候父亲患癌去世,母亲没有再嫁,母子俩相依为命。2020年2月24日,因琐事将36岁母亲杀害......

桩桩件件,令人痛心。归纳上述案件的共性,可以得出三点:

一、单亲家庭,母子或母女之间,都相依为命;

二、被害的对象都是母亲;

三、被害的原因多与管教过度有关。

呜呼,这些母亲,都把相依为命过成了“相依要命”。原因何在?

(我们在此探讨此案,只为父母们养育孩子提供一些反思和警醒,我们不为罪犯开脱,不管多大年纪,不管遭受了什么,都一定有杀人之外其他的办法,弑母是逃避者最冷血的选择,女孩也必将在悔恨和痛苦中度过余生。)

强势的妈妈,“不听话”的女儿

在《新京报》记者对被害张女士朋友的一篇采访中,可以勾勒出母女的画像和相处方式。

这位单身妈妈善良、温和、事业心强,为了女儿,几乎付出了所有。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强势的母亲,对女儿要求严格,希望女儿的人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

对成绩高要求:

疫情缓解,女孩回学校上课,学校统一考试后,女孩在年级排十多名。妈妈认为这个成绩没达到她的要求,她希望孩子必须在前5名,最好是前3名。

她对孩子的期望是,以后必须考上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学校,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或者出国。总之就是孩子将来要比自己强,要出人头地。

对沟通无能为力:

妇女节期间,母亲在女儿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首诗,写道“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

女儿感觉在同学面前丢脸了。加上这首诗发表前没告诉她,她认为自己不受尊重。

母亲为此很郁闷,感觉有时候跟女儿没法沟通。

倾注所有的爱和精力:

母亲小时候就缺少爱,现在她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感觉她整个人的精力、财力都用在孩子身上。

单身的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瑶瑶身上、放在事业上,根本没考虑再找个对象。

希望孩子听话:

母亲很要强,希望女儿听她的话,女儿稍微有点反驳,母亲就不愿意了,说不行,必须按照她的思路来。孩子有时候会坐在那儿生闷气,不说话;有时候就会犟嘴,母亲觉得这就是“不听话”。

张某自己是个很好强的人,业务优秀,荣誉加身。作为离异单身母亲,她对自己的高要求如果转嫁到朝夕相处的女儿身上,就是对他人的高标准。

对成功的极度渴望、对他人眼光的在乎、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对自己工作的奋进,让这位妈妈压力重重,而身边最亲的人——孩子, 成了她们寄托全部希望和释放压力的出口。

可是,如果这些压力没有被合适地释放出来,就会伤人伤己:有时会表现为对孩子尖酸刻薄,口不择言;或者干脆把这份压力和不安全感转化成了满满的控制欲—— 我不允许你走错一步,我要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这份以爱和管教为名的责骂和控制只会让孩子窒息!

爱得太拼,被爱窒息

在网传的一篇《弑母女孩写给被杀母亲的一封信》中,女孩写道:

虽网传这封信是弑母女儿所写,但以我来看,倒不像出在15岁孩子之手,太过透彻深刻和成熟了。

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封信中看出很多感悟,如信中所言, 女儿用的绳子是物质的,而妈妈用的绳子是精神的。如果精神上的绳子套得过紧,物质上的绳子就会现身,这也是因果所致。

爱是无条件的!切忌不能把孩子的表现作为自我情绪的“晴雨表”。

要懂得:孩子观察能力特强,而表达能力很弱。当你的爱附加了条件,孩子自然能感觉到,只是他们不知道或者不敢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成为横亘在亲与子之间的一道藩篱。

当孩子变成了证明父母能力和报复他人的“工具”,自我价值感也被狠狠地摔在地上,踩在脚下。如此遭遇,何谈自尊?又哪里来的自信?

信中说:而我扮演这个角色的代价就是: 除了被要求、被期待、被控制,我从来就没有自己的自由和生活。我生活的色彩只剩下:焦虑、压力、担心妈妈失望、害怕妈妈指责。

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与父母的职业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 教师、律师、会计师、警察、企业高管等职业的子女问题相对较多。

一方面,这与家长的工作性质和有效养育时间有关;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切换的问题,这些职业的父母在工作中相对都比较强势,同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将这种强势状态带回到家庭中,成为强势父母。

而强势父母在当今时代的家庭教育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母爱变成枷锁

张扬爱女儿,爱到极致。这份爱,促使她无法忍受女儿成绩的暂时下滑、无法忍受女儿有早恋的苗头,她觉得,自己经历的所有弯路,女儿都不能经历。 因为我爱你啊,这都是为你好啊。

可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人生也必须由他们的经历去一点点完善、在那些挫折和眼泪中,这个生命才能长大、才能变强壮。

父母就算再爱,其实也只能在旁边做一个真心的建议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很多父母会含泪质问自己的孩子:“我那么爱你,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这样?怎么只考了这样的分数?怎么让我如此失望?”

其实,父母的付出,出于本能,当然,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也应该出于本能。 而并非全部变成了一场交易——

我为了你离婚,我为了你放弃了某一份工作,我为了你搬家,那么孩子,你必须用优秀、用出类拔萃回报我。如果没回报,就是对不起妈妈。

回看青岛15岁少女的弑母案,人们仍然伤心,无法想象,最后的时刻,张扬瞪着眼看着自己含辛茹苦长大的女儿,竟然亲手杀死自己的时候,张扬的内心在想一些什么。也无法想象,杀母后,15岁少女两天没出门,守着母亲的尸体,她又在想什么?

父母与孩子,注定是一场离别。

然而,张扬与女儿,却是世间最悲痛最不忍看到的一种离别方式——

“我用尽全力去爱你,却成为了你最恨的人。”

身为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母亲,这一年多,儿子也出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时常在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唱的——

当我的笑灿烂像阳光

这世界才为我鼓掌

只有你担心我受伤

全世界都在等我飞更高

你却心疼我小小翅膀

当我必须像个完美的小孩

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你却好像格外欣赏

我犯错的模样

孩子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不可能完美。

身为他们的父母,我们应当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平凡、允许他们走弯路、允许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去尝试去摸索……

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这样的爱才有意义。

父母是什么?

父母,始终就是那个——

孩子一转身,我就在他身后对他敞开怀抱去接纳的那个人。

是微微一笑说:“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我们回家吧。”的那个人。

我想,这才是健康的爱。

这份爱,虽然平凡,却足够滋养孩子一生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 红星新闻、新京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学习哥团队编辑整理。

标题阅读全文)

“妈妈,我们家为什么没大房子?”: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母亲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