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考第一天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结束,首日考试平稳顺利,昨天天下午,考生们将进行外语科目笔试(含听力)考试,今天进行外语听说测试。考生们,保持平稳心态,冷静沉着,加油!
来源:“上海升学”(ID:shanghaishengxue)
考试院发布高考试卷点评
昨天语文和数学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学科专家对高考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发布了试卷专家点评,一起来了解下:
专家点评202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平和中有新意 开阖处见精神
昨天,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强调语文学科对学生学科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发挥考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一、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稳定发挥
试卷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对接学生的“自然体验”。两篇现代文分别以“儿童”“医院”为话题,古诗的内容涉及“长江”与“少年”,作文以“世上”为视域,都强调考试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命题立意呈现教改趋向,结构稳定。现代文一提供《龙文鞭影》中的四句话,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现代文二要求学生分析“劝”字的含义,都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调度多层次的语文“功力”,呈现了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但是整套试卷题干表述直接、明白如话,利于学生稳定发挥,自如地展示才华。
二、弘扬正气,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试卷从名句默写“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开始,到选一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的楹联,再到古文阅读语段中呈现的一心为民的宋若水形象、古文语段二中对君子之德、道义礼法的树立与弘扬,全卷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在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扬正气,立正义,修内心,重品行,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引领。
写作题“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叩问,也提示学生虽然在“转折”面前可能有无能为力的无奈,然而人类不甘于被命运束缚,依然不断地探索与创造,这些思考叩问正是对年轻学生内在理性与生命力量的激发,也是立德树人在更深层面上的贯彻。
三、知行融通,强调考查的综合性
试题体现了对语文素养考查的综合性、整体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能力与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现代文一《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中要求学生“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既要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内容,又要通过理清结构,分析每一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答题过程可以呈现学生社科文阅读的综合素养。
古文一《宋若水传》中,要求学生分析宋若水对他人的反驳,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
四、理性思辨,呈现教育改革走向
试卷重在具体的文本和生活语境中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方法运用,在注重读写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强调阅读与表达的实践性、思辨性、批判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反思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开展自主的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有着鲜明的风向标意义。现代文一《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关于儿童文学的内涵理解以及《龙文鞭影》的辨析,现代文二《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关于群像塑造的艺术独特性的分析,都体现了这种追求。
今年的作文命题延续了上海卷一贯的命题立意与思路,为思辨提供了更广阔、更明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与哲学思辨。
试卷严格按照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命制,与近年语文试卷基本保持一致,高度关注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引导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专家点评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高立意强思辨 “转折”处见花明
昨天,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布了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作文题目进行了评析。大家一致认为,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有温度、有内涵,贴近考生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育人导向。
一 、注重培根铸魂
写作是作者内心境界的表现,与立德树人紧密相关。今年的作文题目有深厚的内涵,更有情感的温度,材料中的两个条件“意想不到时”与“重要的转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励青年学生理性地面对外部世界,真诚地反观自我。
二 、视角宏观开阔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既有宏阔的视角,又和考生的真实经验具体相关。“世上”一词拓展出开阔的眼界,考生看到材料时,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的诸多“转折”。因此,对考生而言这不是一个高蹈虚空的题目,他们可以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充分注入个人真实体验。这个作文题目并非仅仅指向个体,“事物发展进程”可以是个人生活上的短程,也可以是人类文明中的历程;可以是某个具体问题的局部发展,也可以是社会文明阶段的重大推进。材料既贴近考生的心理,符合他们的心理情境,也鼓励考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将自身与外界关联,将个人体验与群体认知关联,引导考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级思考问题,审视事物的客观性、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思辨层次丰富
面对“重要的转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转折,人们会彷徨无措,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得出“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结论?这个命题对考生的理性判断能力提出要求,立论要合情合理,结论要有理有据。
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应该怎么办?无论考生的选择是“无能为力”还是“当有所为”,最初的判断可能来自于生活经验激发的感性体验,但在对概念的剖析、对理由的分析过程中,辩证的思考将推动考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从而在自我审视中形成更为成熟而理性的判断。
专家点评2020上海高考数学试卷
稳中求新 育人为本
昨天,上海高考数学科目考试顺利进行。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结构稳定、稳中求新、难度适中,强调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
一、试卷整体稳定,有利考生发挥水平
试卷结构稳定、层次分明,题型、题量、难易度与往年保持一致,各部分的比例符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中,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占65%左右,图形与几何占35%左右。
二、强调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关键能力
试卷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运算求解、空间想象等学科关键能力。
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中的两个函数问题需要考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数学逻辑语言有深刻的理解和整体的认知,强调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填空题中的向量问题及选择题中的立体几何问题,需要考生具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空间想象的意识,考查了考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思维等数学探索能力。解答题中的数列问题需要考生能够通过尝试、归纳、分析等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考查了考生有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问题,体现学科育人导向
试卷通过营造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体现高考的育人导向。
例如,试卷以生活实践情境为载体,设计了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应用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数学模型求解车流密度范围,并进一步建立交通流量模型,解决相应的优化问题。题目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引导考生关注民生问题,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试卷中还以志愿者服务为背景设计了一道计数问题,引导考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昨天开考的语文科目中,作文题最受大众关注。上海升学也在第一时间邀请沪上语文名师进行作文点评,来看看老师们都是怎样评价高考作文的。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
点评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黄玉峰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与2017年的“预测”曲似同而义有异。
一是如何看待预测这个问题,面对转折,而且是重大的转折该怎么办。“转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无论世界、人类、国家、家庭、个人,都会面临转折。有些是可以预期的,比如青春期的到来,有的是难以预测的,比如天灾人祸。
2020年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点,命题人没有像往年那样刻意地规避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没有专门地要求考生来谈某一个问题,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人人会遇见的事,考查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考查学生的思想高度,既有现实性,又有永久性,还有深刻性。很明显,它要求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之如何相处,乃至如何自处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将有不同理解和答案。
首先,何为重要转折?就是事物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开始,这种变化,或者是由盛而衰,或者是否极泰来,或者是不可逆转,或者是可以挽回。既然是转折,且是重要的,就不能只是轻微的变化,而要强调其引起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转折有两种,一是意想得到,在人们常识范围内的,一是出乎意料,倏忽而至,突然降临的。无论之前是否预料到,或者无法想到,关键是事情发生后如何认真地妥善地处理。对可以预料的,当然在之前要“防范于未然”,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突然从天而降的事情,则更应该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所谓处变不惊。苏东坡在写一篇考试文章是就说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是慌张,还是沉着,是妥善地处理,还是手足无措、胡乱应对,这体现出人们的智慧,体现出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把握,更体现出人的境界。
世上的有些事有偶然性,有必然性,无论偶然必然,其实都是长期积聚的结果,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重视罢了。就拿这次疫情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瘟疫,中国历史上就有过几次特大的瘟疫,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现实。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一场瘟疫中写的。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预料不到的事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尽可能预测到可能发生的事,又能从容地面对难以预测到的事,这样才能在它到来之际,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而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他人,都要有一种敬畏感。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过去有一种口号,叫人定胜天,往往夸大了人的作用,而对世界的变化,对自然的规律取一种傲慢的态度,结果当“转折”来临时,便措手不及!
要写好这篇文章,一要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又要有理论的深度。这对于整天刷题只会人云亦云的学霸和学囚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而对于平时关心世事,思考人生,喜欢读书勤于读书的,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生,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展示自我的大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可算是后疫情时期的第一道好题。
点评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黄荣华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写作的两大方向
今年题目思考点与2017年思考“预测”是否可能相似,但今年集中思考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是否可能,比2017年题目思考的范围更小一些。
所以写作这个题其实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因为题目前半句是“世界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所以考生就可以考虑,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另一个方向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本质上是不可能的,这与古人所言“天有不测风云”相同。
当然,每个方向下又可以生发出许多写作点。相信今年多数同学会联系新冠疫情思考,写“积极抗争,相信未来”这一大的主题。
点评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姚为洲
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点评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是: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道题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既可以指社会的,如突然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也可以指人生的,如个人突然遭遇的重大变故。也就是说,它既可以让考生关注社会,也可以让考生关注人生。特别是,他没有像命意式材料作文题那样给考生一个既定的立意,让考生去阐释,而是提出一个或“是”或“否”的问题,让考生思考。这 “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考生既可以作出“否”的回答;也可以作出“是”的回答;还可以作出或“是”或“否”的回答;还可以回答虽然“是”,但应当作出变“是”为“否”的努力;或者有的“转折”本为“否”,却因为处置不当而终为“是”了……答案多种多样,真正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而不是像去年的题目那样,只有一种“味”好。
我昨天今天在“梨视频”作高考直播,看到这个题,立即想到林清玄先生的一篇题为“可以预约的雪”的散文:朋友邀约他去看美丽的白茫茫一片的菅芒花——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他想起两年前一起看花的朋友和自己以及所有的人,在这两年内发生的许多变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约他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的生活;他最慈爱的妈妈病故,自己经历了离婚再婚——这就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这种转折常常是“不可预约的”,也就是作文题中的“意想不到”“无能为力”。由此作者面对不可预约的人生,产生困惑: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作者作出了哲理性思考:人生的“变”是正常的,不可预约的,但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可以预约的希望,如同可以预约的菅芒花和可以预约的雪一样。
联系上海卷这道作文题,我们可以认为,林清玄先生告诉我们的是: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希望,要直面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有所作为,最大可能地改变它的发展进程;即使不能,也要永远保持可以改变的希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是一个努力变“是”为“否”的答案。
如果考生的答案为“否”,认为人具有改变事物发展进程、甚至扭转乾坤的巨大力量,展示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如果答案为“是”,认为“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呢?我认为,阅卷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给予承认;写得好的话,给高分也未尝不可。
看到这个题,我还想起,2017年上海卷作文题:“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2020年的题,在立意上是不是与它有些交叉或重合?如果有,是应该避免的,毕竟才相隔三年。
点评人: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 李新
一道“任务型”作文题
今年的作文题给我耳目一新之感,材料表述非常简洁,就一句话,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一个“?”体现出写作的方向和任务。
命题人没有在审题上设置任何障碍,但在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暗示,“?”的暗示性就在这里。我们过去喜欢在高考后拿中国的作文题和法国的作文题比较,觉得法国的作文题思辨空间更大,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法国的作文题往往有“?”,一般用“是……还是……”的句式表达。一个“?”就把写作的问题或者论题转化成任务,这样留给考生的思辨空间就很大。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客观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事实判断,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无能为力呢?答案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也可以做不完全肯定或不完全否定,要看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还是不是“无能为力”,形成的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对某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也可以对前面一段话提出质疑,世上任何重要的转折,它都有它发生的苗头,只要我们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不会意想不到它的转折,圣贤先哲往往能够预见事物未来的走向,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甚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所谓“先见之明”,提出重要的决策性意见,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预见完全正确,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事物发展进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人自己手里,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发挥的作用。
这是道任务型的作文题,靠任务驱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点评人: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 俞超
转折降临,过去与未来轰然并至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今年寒假前,我规划去澳洲,后来觉得时间太短,决定改去云南,旅行社联系好了,同行的朋友也找好了,钱也付了,然而紧接着新冠疫情来了,最后全家人在家宅到五月份,出门戴口罩至今!在新年之前,绝对没有人会料到,世界的面貌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和全球经济会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因为新冠疫情而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不过纵观人类历史,意想不到的转折是家常便饭。杜牧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志得意满、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不会想到意外的东南风会把他征服江南的梦就此吹散。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没有等到格鲁希的增援,最后大败,这个战场的名字叫做滑铁卢,这个复辟皇帝的伟业就此戛然而止,而改变这一切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格鲁希将军在听到炮火声和将士们出战的强烈请求后,思考了一秒钟,决定还是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行军。改变欧洲的重大转折性战役,来自于一个人瞬间的决定。
我讲述上面这些故事,是因为激动于眼前这个题目。上海每一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都不曾令人失望,品质得到相当的保证。前年的“需要”,去年的“味道”,今年的“意想不到”,这些作文题几乎都可以做到让所有考生“深浅凭君试”。因而总可以让写作者有跃跃欲试的创作渴望。
今年这个题目字面几乎都无需过多阐释:人们是否对意外到来的转折无能为力。这个题目的类型与往年保持一致,一种人生的课题,一种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的现象。从个体到企业再到民族和世界,在看似可预期的稳定的时间进程之下,其实涌动着时刻变动不居的暗流,意想不到的转折时时涌现。
可是面对这一切,我们真的如此无能为力吗?首先我要说,是的,面对突如其来发生的,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无能为力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你接下去要做的不是让时间倒流,“无能为力”,不完全是无力,而是无法奢求已经发生的事件按照自己的意图翻转重来。正视对于过去的“无能为力”,是为了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有能有力,理性的无能为力感可以造就我们认真总结教训,不纠缠于过往,直面零乱的现实和有待于打理的未来。意外到来的转折之下,我们首先能够做到的,就是认真打扫不曾梦见的战场。
其实,没有一场转折是纯粹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有人说,当事情“意外”发生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错过了几千次纠正它的机会了。仔细看看赤壁火烧前夜,曹孟德阵营一连串的错误吧,仔细看看猇亭之战前,刘玄德阵营一连串的问题吧!事情一旦发生,我们确实无力回天,但是事情没有发生,掌控可能性的,就是拥有众多决定性资源的你我,我们会在错综复杂的事务面前,做出合乎理性,基于逻辑的情形判断,准确地规避风险,把意外的转折变成预料的结局吗?
小概率的黑天鹅很可能是大概率的灰犀牛。只是因为我们错过了很多,才以为它们是那么意外。当转折降临,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之际,你我正在做着什么呢?
对于眼前高考的挑战,我们所有同学其实都用了十多年时间积淀,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个心中既定的完满结局,就是为了向那个意料不到的转折说不!预祝所有考生,发挥出自己全部才智,取得成功。
题意中的深刻哲理
你都领会了吗?
注:本文试卷点评内容来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名师点评系上海升学特约作者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标注出自“上海升学”(ID:shanghaishe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