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各省高考状元刷屏:为什么他们如此惊人地相似?

亲子   2020-07-30 07:41:33  

头图:摄图网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瞩目的,还是那些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被顶尖大学录取的状元们。

湖北省理科状元唐楚玥,总分725分,其中语文考了146分。

河南省理科状元李昊,总分725分,理想的大学是清华,眼下最迫切的愿望是减肥成功,多看几本悬疑玄幻小说。

安徽文科状元李瑾文,总分669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经验,她着重强调“心态”:只有心态好,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重庆理科状元谢欣颖,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绩,三年前,她还以727.5的成绩,斩获重庆市中考第一名。

谢欣颖的爱好很广泛,5岁开始学钢琴,通过了十级考试。

面对高考,她最主要的减压方式是爬山,每周末都会去爬一次。

今年高考中,还有一个贵州的三胞胎家庭受到广泛关注,原因是,三姐妹的成绩都在610分以上,超过一本分数线130多分。

看着一张张年轻、智慧的面孔,我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没有恨)。

学霸到底为什么能成为学霸?而且一个家庭中还会出现这么多个学霸?

简单地归因于“学霸基因”,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仔细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个状元和学霸的资料,找到了一些答案。

原来,真正厉害的人,其实是存在一定共性的。

01

都是热爱广泛阅读

前两天和一个研究高考多年的老师聊天,他告诉我说,他研究了高考这几年的语文卷子,发现高考的出题正在往知识储备量和课外阅读的方面倾斜。

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弘扬文化自信,会更加注重文史类和中国传统文学方面,比如说,今年的全国卷就出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作文题。

而这些东西,根本不会出现在大纲里面出现,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必考的地方,所以你能怎么办?

只能去大量阅读那些国内外经典的名著、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积累。

语文是发散性的,你读的书越多,沉淀的越多,写起文章和做起题目来,更有自信。

今年湖南的高考状元杜青云,以 718分摘下理科状元的桂冠。

在介绍经验的时候,杜青云的班主任兴奋地说,阅读是杜青云最大的兴趣爱好,他平时勤于博览群书,而《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类书籍更是他的“心头好”。

不仅仅是他,几乎所有高考状元在分享经验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阅读

2017年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说,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家规。他的妈妈学历不高,但会在村里其他妇女打麻将消遣时,会安静地捧着书读。

耳濡目染之下,王雷捷也爱上了阅读,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当年高考中,他的作文题目引用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旅途尽头,星辰降生”,文章还重点引用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论证,最终语文获得132分,在理科学霸中脱颖而出。

2013年的北京考生孙婧妍,语文148分,作文满分,创下了北京地区的记录。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因无他,唯阅读尔。

她的阅读面非常广,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也关注时事。

高考前的一学期,即使学习再紧张,她每天也会抽出一个小时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上堆满了她的“闲书”。

“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你能想象这么优美的词句能从一个高三学生的笔下随便出来吗?

一个从小保持大量、规律阅读的孩子,他内心的丰盈程度,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从功利的角度说,阅读可以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语文分数,但从更长远的角度说,阅读能扩大视野,提升眼界和格局。

这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02

都有极强的专注能力

2008年,恢复高考30年的时候,楚天金报曾做了一组《历届高考状元,你在哪里?》的特别报道,记者郑志方当时共参与采访了20名省状元,之后几年间,又分别跟10多位高考状元有过接触交流。

通过对比,郑志方发现高考状元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专注

2018年的高考中,湖北考生郑凌骁以715的高分,成为省理科状元。他的班主任形容他是“最具有天赋的学生,专注力极高”。

上课的时候,郑凌骁眼睛始终闪着光,一直盯着老师和黑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班主任举了个例子:

课堂上看到大家学得很疲惫的时候,他会讲笑话活跃一下气氛,郑凌骁会和同学们一样哈哈大笑,但当老师接下来讲课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沉浸在笑话带来的开心氛围里,郑凌骁已经很快调整过来,眼神里出现那种特有的光芒。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干扰,这时候,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专注。

能将外界干扰视若无物,全副身心都放在手头事情上的人,想不成功,也难。

在2014年安徽省理科状元孙萌身上,发生过一件趣事:

有一次,马上就到晚上12点了,孙萌还在跟一道数学题较劲,因为怎么都解不出来,急得直哭,妈妈怎么劝她都不行。

后来在睡梦中,孙萌都一直在来回运算数字,醒来后,她按照梦中想到的步骤重新计算了一遍,还真把题做出来了。

原来能让人日思夜想、辗转反侧的,不一定是爱情,还可能是数学。

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所迸发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想想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的专注力都被谁偷走了?

手机游戏、短视频等等,一旦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脑海中总是呈现游戏里的精彩画面,又如何做到高度集中呢?

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和勤奋的比拼,更是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比拼。

给他们一个去除杂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去学习,这是极其重要的。

03

都有很高的全局思维

前几天,专注于分析股市的“搬砖小组”突然火出圈了,原因是他们发文宣布,自己堂弟总分681分,全省第七名,已经被清华录取。

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自己本人是14年前的甘肃省高考状元,当时进了北大光华。

他在总结那高分经验的时候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思维,那就是全局思维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在某个不会的难题上面纠缠,容易走进一条狭窄的巷子里面,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跳出来,有全局观。

高考出题是基础题和难题组成的,而基础题占了大部分,所以你如果能把基础题全部拿下,那么你的分数并不会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重点应该是把基础学扎实,掌握整个大纲的脉络,有全局观,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难题的问题。

无独有偶,重庆市理科状元谢欣颖也是这样的观点,她不喜欢盲目做题,而是先把基础题,先把知识点吃透,有了全局观,然后再去考虑刷难题。

而反观我们很多人,只爱做自己喜欢做的题,只爱做难题,只爱做某个板块的题目。

其实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你必须知道重点是什么,跳出来,用全局观看待整个考试。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在小事上纠缠,而是非常明白自己的重点是什么。

04

都是自我要求很高

我们先看一下湖北省理科状元唐楚玥的作文卷子: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在考试中的孩子写的吗?

真的就像是书法展一样,从小让孩子学会写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要是我是阅卷老师,看到这么赏心悦目的字,都会忍不住要给她“卷面分”。

由此可见,唐楚玥真的有着很高的自我追求。

唐楚玥妈妈曾经说过一件小事,2009年7月4日,她带着孩子到武汉大学游玩,当时年仅7岁的唐楚玥好奇地问母亲考武汉大学要多少分,得到至少600分才可以到这里读书的回答后,她并没有觉得就此为止,又继续追问满分是多少、有没有人考满分。

弄清楚这一切之后,小家伙开始给自己树立目标:我以后最高分可能会考720分,最低600分。

果然,11年后,她斩获了725分的高分。

不仅仅是他,还有广东省的文科状元陈东,他说,拿到全省文科状元,也没有很兴奋,因为他在高一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考取文科第一名。

今年的安徽理科状元吴国华也是这样,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非常自律,曾经喜欢很多东西,也很喜欢玩。

但是只要碰到了学习,他就可以立刻把这些东西扔在一边,绝对不再看一眼。

这样的果决和定力,让成年人都自叹弗如。

美团CEO王兴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并不多,愿付非凡代价的就更少了。

如果你去仔细看看那些学霸们的资料就会发现,能够达到那个高度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还需要极其地勤奋和努力,如果不是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很难获得这么高的成就。

05

都有很好的学习氛围

抖音上有个视频火了,衡水中学的老师去家访,拍到了一个震撼的画面。

这个家庭中,老大老二是双胞胎,老三老四是龙凤胎,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四个孩子都趴在书桌前,认真地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异常优异,父母常常陪他们一起学习。

很多人都说,教育的本质拼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实更具体地一点说,拼的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环境和氛围。

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她的父母说,并没有在她身上花太多的心思,无非就是父母喜欢学习,她跟着耳濡目染。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爸爸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妈妈是工程师,在言行举止上对她影响很大。

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之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他们调查了60余位高考状元及其家庭,发现这些家庭里,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学习氛围都很好。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女儿小时候就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理会,而是和女儿一起查资料。

女儿在耳濡目染之间,感受到了父母对知识的尊重。

广东状元张恒说爸爸是个比他还爱学习的人。考中级绘图员的时候,即使爸爸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即使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他也没有放弃。

爸爸的行动就是他最好的榜样,深刻展示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2018年广东省文科学霸卢思颖的母亲,在日记中写过一段话,非常感人:

人们常说中国的父母很伟大,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追求,供孩子吃好、穿好,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

而在我看来其实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和孩子一起面对社会、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搭起成长的桥梁,这比什么都重要。

202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人生的考验不会停止,未来,他们还要去攀登更多的高峰,披荆斩棘,遇见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我很喜欢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说的:“高考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瞬间,我们应当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

愿所有学子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来源: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新书《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现已温情上市!。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为什么 高考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