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作者 | 卓尔平凡
来源: 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
上周在电梯里,听到同事在聊家里谁管孩子。
同事A感慨:“这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都是媳妇管。”
同事B无奈道:“我想管也插不上嘴,我一说话,孩儿妈立马警告‘别插嘴’,索性乐得清闲。”
旁边有人插嘴道:“管孩子是两个人的事,谁都没法当甩手掌柜,不然等孩子长大后悔也晚了。”
深以为然。管孩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父母双方爱的“合谋”。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爱不缺席,母爱有边界。
父爱不缺席,成长才不留遗憾
澳大利亚的医学系教授罗宾森,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书中写道:
“没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行为认知能力;这些孩子成年后,普遍会遭受到缺乏自信、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日本电影《漫长的告别》,正是一场父爱缺席的演绎,温情之下看哭无数人。
影片里的的爸爸是一位校长,不仅工作忙,而且严肃古板到不苟言笑,孩子们不敢靠近。
父爱缺失下长大的两个女儿,成年后有了各自的生活苦恼:
大女儿婚后移民美国,青春期的儿子早恋、逃学,与丈夫分居,一切痛苦除了隐忍,对生活无计可施;小女儿30多岁了,感情生活依然无法顺遂,磕磕绊绊,人生充满迷茫。
直到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成了一家人生活的分水岭。
在最后7年的陪伴里,父女之间渐渐敞开心扉,女儿倾吐和哭诉自己的苦恼,寻找到遗失的父爱。
最戳中泪点的桥段,就是失意的女儿和已经不认识自己的爸爸并排坐在阳台上聊天。女儿倾诉心事,爸爸关切地摸摸女儿的头,说道:“遇到不顺利的事,呸一下就过去了。 ”
爸爸的话,像阳光照进女儿心里,让她在茫然中多了一份坚定。
时间推移,父亲病情日益加重,走失成了生活常态。
女儿们发现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该回去了”,但谁都不知道父亲要回去哪里。
终于有一次,女儿用跟踪系统找到了走失的父亲。原来,父亲心心念念要回去的地方,是一个游乐场。只因为女儿小时候,父亲曾在一个雨天到游乐场给妻子和女儿送过雨伞。于是,这个地方,成了父亲唯一记住的片段。
女儿们终于明白: 原来他这么爱我啊。
父亲用生命中最后的七年,补上对女儿缺失父爱的一课。
迟来的宠爱,支撑着漫长的告别,也撑起了女儿的未来:大女儿婚姻状况有了改善,小女儿的事业和感情生活也出现了转机。
孩子的成长没有办法重来,最好的爱,永远藏在陪伴里。
母爱不泛滥,成长才没有羁绊
前几天,刘诗诗采访中谈及当妈感受登上热搜。
她坦言:“ 复工前不是休息,而是一种责任;每一位妈妈都很辛苦,承受很多压力,不过看着孩子还是很幸福的。”
网友一边点赞,一边感叹:“母爱,不仅是辛苦活,更是技术活。 ”
最好的母爱,是有边界,不越界。
《零零后》这部纪录片,跟拍10年、聚焦孩子成长秘密。片中锡坤妈妈这段母爱故事,发人深省。
锡坤妈妈为了陪伴儿子,辞职在家;爸爸则为了生计奔波在外,与母子分离。
父爱缺席,母爱越位,“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故事在这对母子身上愈演愈烈。
锡坤渐渐变得不爱说话,小小年纪,眼睛里总是透着茫然无助。
后来,妈妈终于知道自己给的爱,并不是孩子需要的。她感叹:做60分妈妈就够了,自己操心太多了。
《小欢喜》里宋倩的爱,也是“母爱泛滥”的升级版。
宋倩把所有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管孩子冲锋陷阵却不允许爸爸插手。
只可惜,这种爱给女儿带来的更多是痛苦,就像英子说的:“ 我妈就是太爱我了,让我喘不过气来。”
长期压抑,英子患上中度抑郁症,最终因为报考大学志愿与妈妈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宋倩茫然,原来自己的爱,变成了女儿的伤。
于是,她开始调整爱的方式:不再只盯成绩和排名,与英子爸爸和好,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大学志愿……
妈妈有边界的爱,终于给了女儿成长的能量和做自己的勇气。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说:“没有边界感的母爱,会把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变成取悦和被取悦,女儿的成长会失去方向感。”
妈妈的爱,既能成就孩子,也能毁了孩子。有边界的爱,才能为孩子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家里谁管孩子?答案已经显而易见。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黄磊的家庭教育堪称楷模,女儿多才多艺,钢琴、绘画、烘焙等才常常上热搜。
无论在综艺节目,还是黄磊微博,能看出他关键的两条育儿经: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孩子的成长,黄磊主张高质量陪伴。带孩子旅行、阅读、做烘焙……这些都被他称为“美好的日常”。
不仅如此,黄磊和孙莉教育孩子从来不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始终保持一致性。
黄磊坦言:“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立场不同,就会钻空子,这样不利于孩子形成规则感和安全感。 ”
蒙氏教育也指出:“刻意扮红脸黑脸,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特的成长空间。”
世间所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从孩子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父母是见证者,更是成就者。
李玫瑾教授说过:“ 如果错过陪伴,以后的日子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时间和精力来还,而且也很难达到原本的效果。”
用爱和陪伴铺设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写在最后:
陪伴,意味着一个人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出门前和孩子认真道别,回家后给孩子暖心拥抱;留出时间多陪孩子玩耍、看书、聊聊天……
父母每一点点的关注和呵护,孩子都能体会得到。
成长是场巨大的马拉松,父爱不缺席,母爱不越位,终将成为照亮孩子未来的光。
愿每一个孩子,都在爱和陪伴中长大,都能底气十足、温柔强大地面对这个世界。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文章来源:未来教育家杂志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在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