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妹》中的女主角高二时学能检测连小学毕业都达不到,最后竟在一年的时间里努力学习考入大学。
影片发人深思,《垫底辣妹》拥有一个无条件支持她的妈妈,还有持续给予她动力和方向的校外老师,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地坚持和努力。
现实中不乏和垫底辣妹一样或成绩稍好些的娃,却甚少有和她一样的结果。且与学习相关的事件演绎着无数家庭矛盾。焦虑的妈妈无处不在,抑郁、自伤的青少年逐年增多,《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统计,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事故隐患。
就是说每一个自杀孩子的背后,可能还有1000个有自杀隐患的孩子。这不由得让人思考,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一帮除了学习、没有任何生存压力的娃,究意遇到了什么?
让我们移步青少年成长,看看隐藏在学习背后的那些“猫腻”。
1
学习困难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五年级的翔插班学奥数,刚开始接触加上插班,翔一时跟不上。而 一月一小测,三月一大测,按测试成绩排座、末位淘汰出班,最终翔妈介入。
翔吃力且努力地跟着,每当妈妈看到翔不明白,都会在其思考、停顿的间隙,气急败坏、声嘶力竭的怒吼。奥数一年多也是令人耗竭的时光,翔从努力跟随、不喜欢到讨厌、逃避。
这是个死循环,越不喜欢,越不想学,妈妈越怒;然后更不想学,成绩更差。这让翔和数学的关系复杂了起来,那里有妈妈、有老师、还有对数学的厌恶及引发的考试焦虑……
在咨询师的陪伴下,翔妈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女孩被数学名师妈妈指责,满是自己无从思考的迟疑,翔妈说她感受到自己妈妈教学时的嫌弃,她痛恨自己的愚笨。她还记起了每次考完试仪式般地毁掉数学教材——而这些翔妈关于学习的创伤被无意识传递到翔的数学学习中。
海灵格说: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无意识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
潘绥铭教授说:性的问题从来不是性的问题。曾奇峰老师深以为然。学习的问题,又岂止是学习问题?曾老师曾讲过全国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甚多,而真正有障碍的却是极少数,学习的困难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2
不学背后的拒绝
从出生那一刻,人一生的探索就开始了。我们说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其实在他们还是小婴儿时,就已经投入地学习了。且看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乐趣。
满月时他们不惜小手乱划锋利的指甲划破面颊放进口中进行口腔探索。十几个月时他们扔东西,毛巾扔到地上,无声也不远;积木扔到地上会响;乒乓球扔到地上会跳;纸卷扔到地上会滚;水、沙子是最爱……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早年的学习随时随处,即使愣神也可能是在追逐光束。当我们不了解,粗暴地打断,不让扔、不让玩水、沙、愣神时打岔….无数个禁止抛出去,不是基于规则意识建立,而是因成人不懂儿童、随心干预,能量就会卡顿在身体里、专注力就会被破坏。
因为儿童成长的后显,当卡顿的能量不断积攒,加上像翔在学习中植入的人为卡顿到一定量,会出现情绪不好、人际关系不好、不喜欢自己等现象,但很少被注意。直到莫名抽搐、强迫性行为或明显的成绩下降、厌学,进入到不能学,老师家长们才真的会慌,且有所行动。
换句话说,量化了才被看见。而但凡到了量化这一步,已然经历了漫长的心路。
孩子们不是在用头脑策划、演绎不能学,而是用他们的身体实在不能继续学。
家长们也不是在用头脑策划不能理解孩子,而是被自身成长的痛、好父母人设、好大学就没有好未来和高考情结等焦虑所驱动。
不能学,比如翔从数学学习中退出,其实是从和妈妈的关系中退出,数学做了背锅侠。再严重些,可能不再学其他学科、或干脆离开学校。
不学的背后是“拒绝”。中断学习是在切断关系。如若“不学了”没人懂, “不活了”也就不远了。
3
不活了背后的攻击
颖从小是别人家的好孩子,凡事从未让父母操心,一直是父母眼里的骄傲。工作后,她开始有很强的躯体症状,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却查无果,休班在家且常有不想活的念头。
颖说她感受不到真实的自己。她描述父母看不见她,也不理解她。专业、学校、择业,无一不被包办,自己的意见一味被忽略。父母完全不了解自己。颖不堪其重,开始严重的头痛、失眠、浑身疼痛,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既然不能公然对抗,那就用躯体化的方式表达。既然不能攻击父母就攻击自己。
现实中有多少颖一样的孩子做了父母的延伸。“不学了”“不做了”仅是切断延伸关系的表达。
克莱因认为每个人生出来都有毁灭世界、被世界毁灭的幻想。婴儿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如果内在摧毁世界的幻想被抱持,他就能逐渐区分自己和外在世界。如果没能被抱持住,这些幻想的攻击性毁灭会退回潜意识被压抑和保留。
当长大,现实中对周围环境的持续失控令幻想中被毁灭、被迫害的恐惧活跃于潜意识,“自我攻击”的自恋式保护被启动,他们以为攻击了自己就能获得安全可控的环境。这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认为都是自己不好父母才如何如何的原因。
“不学了”经历了漫长的心路,“不活了”之前也是有迹可寻。比如孩子经常无意识地啃咬指甲至出血、退行,身体无意间会有很多不明原因的伤痕……这些家长可能还在视而不见,也许在他们心里,只要成绩还过得去,还都不算事儿。而克莱茵说,一个孩童不明原因的受伤就是潜意识里自杀愿望的表达。
“不学了”还能“大不了不学了呗”,“不活了”就不能“大不了……了”
懂戏的妈妈痛不欲生,然后求助、自我成长,人生的大戏还能继续演,说不定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写。毕竟青少年的路那么长,未来无限可能。
不懂戏的妈妈,依旧把关注点放在缓解自己的焦虑、孩子的成绩上,将学习当作婚姻、关系等的拯救稻草,无视孩子......当累积到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他们被压跨。
“内在的痛无从消解,用伤害自己来缓解;既然从没被真正看见,那我死了你就能想起我的好;既然加诸了属于你们的面子和喜好,那我就毁灭自己证明我不是你们延伸;既然无法攻击外在人、事、物,那我可以向内攻击。”
2019年4月,上海一位17岁男孩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男孩跳桥身亡。
2020年9月,武汉一名14岁初中生,因与同学玩扑克被请家长,在学校走廊被母亲打耳光后乘人不备跳楼身亡。
当生活的无意义感弥散,身陷无力,攻击调性就会向内,自残、自伤、自杀都是向内的自我攻击,证明“我”还活着。
孩子和成人是两个世界,成人活在社会价值系统,比如地位、薪水,当然也包括分数与大学。孩子活在生命价值系统,比如得到多少爱、尊重、理解、支持。
孩子抵御外界风雨的能力,取决于生命价值系统的存储,当其不足以平衡外在的危险和挫折,就会出现心理的动荡。这需要父母、学校、社会当然主要是养育者给予孩子内在足够的安全和温暖,而不是将目光放在成人世界的评价系统中。
这不仅需要父母看清楚不学了背后的拒绝、不活了背后的攻击。还要给予他们爱、尊重与理解,让攻击驱力的调性由内朝向外部。就像《垫底辣妹》即使成绩那么差,因为有妈妈和校外老师的支持,被赋予了足够的价值存款,在攻击性不断升华的同时,分数不断攀升。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及作者:作者:么利华,第二季传播师计划学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热爱精神分析,愿意将精神分析传播到底,不让梦想和野心裹足前行。
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