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知乎时看到一个家长求助: 担心我已满14岁的女儿谈恋爱,我应该检查她的手机吗?
980万个浏览,1万个关注。
7000多个答主,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走过青春期的过来人,从各个方面给予明确答复: 不应该,不可以。
高赞回答还“怂恿”题主:
“查吧,多查几次。你会得到一个以后不会信任你、不会告诉你真正的心事、不会跟你很亲密,朋友圈给你单独分个组,长大了会想离你远一点的女儿,你老了以后跟她一年见个一两次。这么想想挺好的。”
家长担心孩子早恋,尤其女孩还有安全方面的隐忧,这份心情可以理解。
但“偷看手机”的方法不值得提倡。
01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后果有多严重?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7成以上的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手机或聊天记录。
有的家长还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偷登录孩子的QQ、微信、邮箱,偷听孩子的电话……类似的窥探行为不胜枚举。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从法律层面来讲,偷看孩子手机已侵犯他的隐私权。
前不久刚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明文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身为孩子的监护人,窥探孩子隐私也许够不上量刑标准,但从人情的层面来看,后果更严重。
知乎网友@一颗芒果树说,初二时,妈妈偷看她的手机,发现一个男生向她表白。
虽然她拒绝了男生,妈妈还是打电话给班主任骂男生“思想龌龊”,打给男生家长把他妈妈也骂了一顿。
男生被家长收拾了一顿,好几天没上学。
这件事在班上传开后,同学们都很同情这个男生,怪女孩“什么事都告状”,“害得人家被停课”,慢慢就开始孤立她。
她妈妈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偷偷复制了一份女儿的通讯录信息,然后挨个打过去听对方是男的还是女的。
最后她被同学们校园冷暴力了,同学们都觉得她很恶心,不跟她说话。
这件事情,一直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一个坎。
参加工作后,她跟妈妈维持着“一年见两次面,两个星期打一个电话,每个电话不超过三分钟,她不知道我的工作地点与住的地方”的关系。
母女关系冷漠至此,源头竟然是“偷看手机”,不能不说荒唐。
更可怕的是,家长为安全考虑偷看女儿的日记,也许会导致更危险的事情发生。
青岛有一位妈妈偷看女儿日记后,女儿跟她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
这个女孩才13岁,她在外面流浪了两天两夜,走投无路之下选择报警。
这个结果还不算差,可万一她不求助于民警,遇到坏人怎么办?
窥探孩子的隐私,本是为了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更好地了解孩子。
结果却将孩子推得更远,迫使孩子更加叛逆、亲子关系更差,得不偿失。
02
你拉开了孩子的抽屉
却锁住了孩子的心
明知道孩子不喜欢,家长为什么还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易烊千玺在《朋友请听好》中分享过一个故事,也许能代表广大家长的心声。
一个女孩问妈妈: 我又没写什么特别的东西,你怎么总是偷看我的日记?
妈妈反问她: 我为什么不能看?
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在很多家长眼里:我是孩子的亲爸/亲妈,有什么秘密是我不能知道的?难道我还会害了他吗?
还真有可能。
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指出:
“大量研究表明,那些在儿童期受到父母窥视的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其中部分原因是,父母的窥探会削弱孩子对自己能力和自主性的信心。”
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kyler Hawk则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用自己的身份向世界进行试探性表达,这时候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
如果父母试图窥探孩子的隐私,一旦被他们发现蛛丝马迹,他们就不再信任父母,接下来的活动会更加隐蔽,父母对孩子的行动、行踪了解变得更少了。
还有的孩子会开展一些“反向操纵”活动。
比如演员王子健,他知道父母偷看自己日记后,就故意在日记本上写一些父母想看的话,蒙蔽父母。
本以为窥探孩子隐私能够准确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便于发现问题并将其及早扼杀在萌芽中,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当你拉开孩子的抽屉,其实锁住的是孩子的心。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说:
“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成年人有,孩子也有。
不管孩子曾与父母多么亲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自己的隐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家长穷尽一生也窥探不完。
任意践踏孩子的隐私,看似为孩子好,实则是害了孩子。
03
不窥视,并不等于听之任之
还有父母可能会觉得:道理我都懂,可万一孩子背着我们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怎么办?在网上认识到坏人怎么办?万一发生什么就晚了,我可不敢冒险。
需要指出的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听之任之。
还可以大大方方与孩子沟通!
知音上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女儿一直稳居年级100名以内,考重点大学不成问题。但进入高三之后成绩却严重下滑,连考取一本都不确定。
爸爸敏锐地察觉孩子出问题了,难道是早恋了?
他没有偷偷窥探,而是将女儿约到咖啡馆,像朋友一样随意聊聊。
等到女儿彻底放松后便直接抛出问题:说吧,那个让你神魂颠倒,从重本线摔到专科线的人是谁?
女儿一愣,进而羞愧地表示:她喜欢上阳光帅气的班长,而班长根本看不上她。
此时的爸爸尽管恼得“心里真像猫抓一样难受”,还是像朋友一样与她谈心:
“你愿不愿意爸爸从男人的角度来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们班长看不上你?”
然后指出女儿问题所在:
你需要改变形象,现在有点胖,想追上班长就要每天晨跑、减肥;
除了外在形象,你还需要提升内在气质,要多读书,磨练特长;
更重要的是,你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让他佩服你。你现在的成绩别说爱,连友情都是奢望。
爸爸一番分析说得女儿眼睛放光,她求爸爸帮忙。
从此,爸爸每天陪女儿晨跑,经常与她聊天谈心,及时了解女儿的思想动态。还经常拿班长刺激她,鼓励她变成更好的自己。
半年后高考,班长被保送到清华,女儿以639分的好成绩考取中国传媒大学,远高出平常成绩。
虽然她仍未追上班长,但可以骄傲地向爸爸吹牛:追我的人已排到北京五环之外。
担心孩子学坏,家长当然需要干预,但有更好的方式。
比起偷偷摸摸窥探孩子的隐私,大大方方与孩子沟通才是正解。
04
《家有儿女》中,妈妈刘梅在女儿书包里翻出贺卡和照片,担心女儿早恋。
爸爸一番话特别令人动容: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往大了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往小了说,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他怎能学会尊重别人呢?”
无独有偶,黄磊谈到女儿教育也说过类似的话:
“她的日记不上锁,搁在桌子上我也不看,我绝不看。她的手机我也不会看,我永远不看。”
记者问: 难道不担心女儿有秘密吗?
黄磊答:
“女儿当然应该有秘密,一个少女都没有秘密,怎么过的少女这一段?
但这些秘密应该永远留存在她心里,是她最宝贵的财富,我永远不会去分享,这是尊严。”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教育孩子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有一个前提: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呵护他的自尊心。
尊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秘密。
做一个与孩子交心的朋友,时刻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所以愿意摊开心扉与他心平气和地沟通、平等地交流。
而不是悄悄躲在暗处窥探他、揣测他,一不小心走到他的对立面,这样孩子只会把秘密藏得更深,让你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先尊重你的孩子。
文章来源: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