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图妈
ID:pkumum
1
不得不说,有了孩子以后过年的仪式感又回归了,年味也慢慢回归了。
尽管这两年的春节因为疫情我们都没出京,但反而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发红包。
让图图和小树最兴奋的就是每年的压岁钱了,7岁半的图图自然已经体会到“钱”带来的好处了,今年3岁半的弟弟也懵懵懂懂地感兴趣了。
昨晚小树发现我把他藏在零食筐里的红包收了一部分,大声地在家里喊:“妈妈,你把我最大的红包藏哪里了?!”
他的这句话搞得全家人捧腹大笑,没想到三岁半的弟弟还搞得清楚自己少了一份最厚的红包。倒是图图哥哥很有经验淡定地说:“大额红包都被妈妈收起来了,你不知道吗?”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让我想起了最近几天网络上的好多段子: “据说这几天,全国的妈妈们都在忙着一件事:没收孩子们的压岁钱。”
*来源:网易数读
2
看着孩子们拿红包的开心劲,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春节,从记事起春节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每年初二去外婆家领红包。
外婆家一共10个孙子辈,每次过年发红包都很有仪式感,长辈们坐在椅子上,从外公外婆开始,然后我的四个舅舅和我爸妈依次给大家发。孩子们按照年龄顺序逐一拜年磕头,然后兴奋地领每一份红包。
因为人数众多,这么一趟完整的流程走下来得一个多小时,而我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后面乖乖地排队,默默算着一共多少钱。
领到红包后,有的哥哥姐姐会主动交给自己的父母一大部分,我爸妈从小不要求上交,所以我和哥哥就自己收好。
然后吃完午餐,几个哥哥就会拿着压岁钱去游戏机室或者看电影,而我和几个姐妹就会去吃点平日家人管得很严不让吃的小吃,就乖乖回家了。
就这样,从5、6岁开始,我每年都会把没花完的零花钱收在有锁的书桌里。虽然我也不知道打算用它们干什么,但总觉得是个小金库,有点底气。
在12岁的时候,我妈给我办了第一张属于我的银行卡,让我以后把压岁钱都存起来,从那以后我果然被锻炼出了储蓄的好习惯。
但,真的仅仅是储蓄这个习惯而已。
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会选择更多的消费,一部分用于兴趣爱好和当下的享受,一部分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投资,一部分储蓄。
但很显然,这是成年后才形成的财富管理意识。
3
因为有了孩子,我也开始反思压岁钱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次过年谈起压岁钱,各种文章标题都是有关于财商的,什么“春节的压岁钱是给孩子上的最生动的一堂财商课“、“家长没收压岁钱,只会把孩子培养成穷人“等等......
说实话,我有点反感这种论调,孩子的任何三观、某商都不可能是建立在一件事情上的,没必要这么夸大压岁钱的影响,财商、财富的定义更不能仅仅局限在压岁钱这么小的事情上。
在我看来, 压岁钱就是中国孩子的“圣诞礼物”,只不过因为多年的习俗,这个表现方式一直停留在通用的人民币上,少了个性化的心意。
但 本质都是一份意外的欣喜,一份愿望的实现。
不同的是,这份心意不仅仅是针对孩子了, 很多时候是家长之间的社交,所以额度不是孩子能驾驭的。
*来源:网易数读
所以今年我不想上升到什么财商去引导孩子,只是想单纯地看他们怎么“挥霍”,怎么去对待这笔意外的小财富。
当然前提是我先给了孩子们一个合理的额度,在除夕之前我就问图图,今年你想要妈妈给包多少红包实现什么愿望呢?
图图显然很早就想好了:“妈妈,我不想要现金红包,你能给我充值500元吗?我只要500,用来购买网上的盲盒。”
盲盒,一直是近一年多图图的最爱,所以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但我告诉他500元用于买盲盒太多了,我能接受的上限是200元。
很快,我们就成交了,图图今年收到了第一份虚拟压岁钱,充值在某app里的盲盒预算。
3岁半的老二,还不懂压岁钱和普通的钱有什么区别,我只是告诉他给你200元,你要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超市买零食!
其实, 看孩子怎么“挥霍”压岁钱,就能看出他们心里喜欢又觉得父母平时未必答应的需求。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不给压岁钱我也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干嘛要多此一举?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规则和规矩都没错,但别说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 谁不想有个合理理由稍微放纵一下呢?
一年一度的压岁钱,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吗?一年就一次,不会影响平时对孩子规则的建立;但就这一次,也许会让孩子满足很久,记忆很深。
这种偶尔的“放纵”和奖励自己,不也是生活中的一抹甜吗?
对不对我没多想,更不想去建立什么完整的财商认知,只是想让自己和孩子都体会这种小美好,因为 我们都值得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奖励自己一下。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