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
▲ 5月19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室外展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
5月19日至22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全球“机甲神器”穿越山河、漂洋过海,直奔湖湘大地而来。本次展会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机械”为主题,被称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盛会”。
长沙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知名装备制造企业,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此次盛会不仅是长沙在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地位的实力象征,更是一场以会招商、以展引资、扩大行业“朋友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豪门盛宴”。长沙希望以举办大型行业展会的方式,让海内外企业家、投资人和科技工作者感受到长沙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环境新标杆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 5月19日,观众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三一集团展区参观。新型摊铺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
1
如期举行:增强全球机械行业信心
▲ 工程机械展上的产品。杨华峰 摄
为了将长12米、高5米、重达120吨的挖掘机从日本运到中国参展,日立建机颇费了一番周折:先从日本出发到达天津港,再经陆路运至长沙,“当时用了4辆平板车才运过来”。
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这款“一斗就能装10吨”的EX1200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吸引了众人关注。
“中国发展快,市场需求大。这次带来行业领先的重量级产品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进行展示,正是最佳时机。”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市场开发室室长王军告诉本报记者。
▲ 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晓明介绍参展情况。唐小晴 摄
记者在展览会现场看到,除日立建机外,美国卡特彼勒、德国利勃海尔、韩国斗山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也携“明星”产品参展参会。其中卡特彼勒还特别设计了“乡村振兴”主题展区。
据卡特彼勒展位媒体接待负责人陈聪敏介绍,主题展区的小型挖掘机等产品适用于农业蔬菜大棚翻地、果园种植、鱼塘清理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应用工况,“会在新农村建设领域成为替代人工的高效利器”。
“漂洋过海来参展,正是因为他们看重中国市场,看重我们展会的影响力。”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组委会项目总监张飙说。
▲ 5月19日,观众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卡特彼勒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正不断促进全球工程机械产品更新迭代,智能化、创新性正逐渐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湖南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长沙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区域,如何利用现有的优势,吸引产业进驻、实现产业升级?
长沙的答案是加大力度、做强做大行业“蛋糕”。
做大“蛋糕”,离不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流;加大“力度”,离不开政府与业界的良好关系,离不开政府对产业的持续支持与投入。长沙市决策层认为,工程机械展会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成世界级、国际化、专业化的大型展会。
2019年,首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一炮而红”,1150家企业包括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参与了这次展会,在工程机械行业传为佳话,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顶级盛会。
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规模更大、也更加国际化。慕名而来的多是在全球范围内鼎鼎大名的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和国际商(协)会——32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36家国际商(协)会。组委会数据显示,参会的32家全球50强企业中,国际企业21家;在参展的近1500家企业中,国际企业参展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0%。
对于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韧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张飙告诉记者,以往超大型工程机械只出现在所谓的“国际三大展”,即德国bauma展、美国CONEXPO和法国INTERMAT。“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依赖线下交流交易的行业,在疫情影响下,线下展览风光不再。”
记者查询得知,“由于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原定于今年4月19日至24日举办的法国INTERMAT已经取消;同样由于疫情,原定于明年4月4日至10日举办的德国bauma展也推迟至10月。
张飙说:“在此逆势下,在湖南长沙举办这场盛会,既给予了行业信心,又展示了工程机械之都长沙乃至中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成功。”
2
着眼长远:“在新产业中引领潮流”
▲ 5月19日,观众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铁建重工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
依托在先进制造业、大型机械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长沙在汽车生产和制造上具有先天优势。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有汽车生产制造基底的城市很多,长沙的优势并不具有排他性。如何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胜出,长沙面临艰难抉择。
长沙市认为,要着眼长远,不计较眼前小利益,要舍得在当今风头正健的智能汽车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下功夫。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缺什么元素,就帮助提供什么元素。需要测试场、智慧公路,长沙便快马加鞭建设测试场和智慧公路;需要5G网络和产业云,长沙便联系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21年初的一篇报道中着重介绍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称其“在开发新产业中引领潮流”。报道中没有提及的是,长沙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这一前沿科技产业的创新企业批量落地长沙、投资长沙。
早在2016年,位于长沙市的湖南湘江新区就开始启动建设智能系统测试区。几年时间以来,长沙以追赶者的姿态跻身智能驾驶“国家队”。私营企业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长沙建设“智能驾驶之城”的重要投资者和合作方,副总经理应龙对《经济学人》表示,遇到无法单独解决的困难,都可以向长沙市政府寻求帮助。
以智能驾驶生态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芯片为例,国产自主品牌华为“鲲鹏”芯片,由华为供应链合作伙伴长沙湘江鲲鹏公司生产。长沙原本并非华为布局鲲鹏生态战略的“第一梯队”城市,但长沙的优质服务、恳切诚意和前瞻性考虑打动了华为。仅接触一个月,华为便与长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后项目推进过程中,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完成厂房建设。
3
人文温度:城市也要培育软实力
一杯“茶颜悦色”奶茶,一场湘江烟火,长沙是一座令游客一来就为之赞叹的“网红城市”。而在营商环境上,软实力赋予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让人才、资本和产业“一来就不想走”。
长沙有着全国范围内二线城市中最合理的房价,有着吸引年轻人聚集的文化意涵和创意产业,有着吸引人才安居乐业的硬核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有着接待四方宾朋的硬件设施与美食美景。合理房价、教育医疗、美食文创,把产业、资本和人才吸引到长沙,一来便不想走,不想走便呼朋引伴地来到长沙,形成产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营商环境的优化,进无止境。据长沙市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将继续强化为客商服务的观念,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扎根长沙、深耕长沙。“投资中部、看好长沙”,长沙势必继续擦亮“中部标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新华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