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来港宣讲反响热烈

潮流   2021-08-26 19:06:13  

▲ 8月23日,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嘉宾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首场宣讲活动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23日上午,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举行首场“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会。与会人士深度讲解和探讨十四五规划给香港带来的新机遇,共同擘画光明前景,积极谱写香港发展的崭新篇章。宣讲会后,与会嘉宾积极评价,并表示香港未来将抓住“十四五”规划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让香港的市民能够实实在在感觉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今天的宣讲会,让我们更体会到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爱,因为‘十四五’规划给了香港很多惠港措施,这代表香港的机遇和发展是无限的,也是多元化的。特区政府要倍加努力,解决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不同问题,这对所有官员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要求。但是正如行政长官在总结里面提到的,要特区政府每个官员都担当起来,要有团队精神,把施政的新措施做好,更要做好调研与科学分析,解决问题。我是感到责任重大,但也是推动我们特区官员去努力工作的动力,所以我们会很积极的参与国家发展的整个规划和要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心解决我们香港的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今天听了他们的演讲,对整个‘十四五’规划的背景、思路、未来国家发展的方向、新时代社会主义未来美好生活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格局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我们往后为香港定位和对香港未来的发展这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梦里有香港梦,如果我们能把握好‘十四五’规划的精髓,为香港准确定位,我们就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往后发展的方向跟路径是怎样的。我们做这么多的工作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是为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一个回应。香港经历了比较困难的两年,我们现在是‘由乱转治’,未来5年是很关键的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能做好‘由治及兴’,通过发展解决问题,过去累积的一些经济问题,往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解决。从而让香港的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发展带来的好处,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就会大大的提升。”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说:“今天的宣讲会非常好,让我们清楚知道‘十四五’规划为香港带来非常大的机遇,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必须要尽快的抓住这一个机遇。我们从‘十四五’规划里清楚看到,国家是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能够深化国际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情况。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抓紧这一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机遇,让香港可以作为一个桥梁,促进国内、国际的双循环,让国家的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能够更好的落实。我们也特别开心注意到‘十四五’规划里面,也提到支持香港作为国际法律枢纽,以及国际法律跟争议解决的中心,所以香港的营商环境,还有我们的法律制度,其实可以好好利用、好好促进,希望能够让国家发展得更好。”

▲ 8月23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嘉宾和议员们合影。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宣讲团的系列宣讲活动受到香港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多家网站、电视台对23日上午宣讲团在特区政府总部的首场宣讲活动进行了直播,24日出版的多家香港报纸以头版头条对宣讲活动进行大幅报道。

《文汇报》24日发表题为《全面对接“十四五”规划 构建香港发展新格局》的社评表示,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香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念兹在兹。“十四五”规划设立专章,从金融、航运、贸易、航空、创新科技、法律服务、文化等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还会推出更多惠港利民政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香港必须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同日《信报》发表题为《特区须把“十四五”规划落到实处》的社评表示,香港这两年遇到的挑战众所周知,先是造成社会撕裂和动荡的“修例风波”,再来则是严重妨碍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推出惠港政策乃久旱的及时雨,香港确有必要牢牢抓紧机遇。“一国”与“两制”有机结合,香港的前景不可能缺乏中央支持,与此同时,特区也须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里自强不息。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规划 社会 国家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