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之眼”——在百米高空,以长沙橘子洲为坐标,环绕360度,俯瞰山水洲城长沙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上半年,全市1575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1%,比去年同期快3.1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目前中欧班列(长沙)常态化运行路线有10余条,覆盖14个国家的29个城市
长沙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创新和开放主题,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先行先试、抢抓先机,先后将“工程机械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化出“网红”气质,在年轻人中收获人气和口碑,走出一条中部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自主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1999年创办于长沙的山河智能,依靠液压静力压桩机起步,如今其研发的5G智能旋挖钻机已实现“跨省遥控作业”。
创立二十余年来,山河智能在全系列挖掘机、现代凿岩设备、特种装备等10多个领域,已成功研发出200多个规格型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
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说:“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自主创新谋求长远发展,这条路要坚定走下去。”
长沙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像山河智能这样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还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得益于矢志创新、接力攻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产值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
作为中部科创高地,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高端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譬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开发的运算能力每秒1372万亿次的“天河一号”、中南大学前校长黄伯云领衔研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
长沙厚植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骨子里从来不缺创新基因,同时也有资源、有条件、有底气创新。仅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就有20多所高校院所、10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汇聚于此。
在创新引擎方面,长沙拥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和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国家级平台。近年来,《长沙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长沙市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方向标”“路线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上半年长沙的“战绩”可圈可点:十大产业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136.6亿元;十大技术攻关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全市1575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1%,比去年同期快3.1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2000年,长沙GDP仅656.41亿元,到2020年已达121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7和0.2个百分点,居全国城市第15位。
不少人士认为,长沙市工业基础原本薄弱,如果不是近20年来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就不会有经济高速增长。
“补短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8月26日下午,首趟中欧班列(长沙)湖南自贸专列从广铁集团长沙国际铁路港出发,途经满洲里口岸出境,17天后将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这趟中欧班列装载的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涵盖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食品等,都是“湘品出海”的主打产品。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红宾介绍说,截至8月22日,中欧班列(长沙)今年累计开行579列,有力保障了湖南省外贸通道和国际供应链畅通。
湖南不沿边、不靠海,外向型经济发展乏力曾是制约湖南开放崛起的瓶颈之一。作为省会城市,长沙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谋求借力国家战略实现开放“弯道超车”。
2014年10月30日,湖南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湘欧快线”从长沙霞凝铁路货场出发,一举结束了湖南无直达境外国际货运班列的历史。2016年,“湘欧快线”被纳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管理,长沙也被列为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和主要铁路枢纽节点的“双节点”城市。
“2017年8月,中欧班列(长沙)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现在每天都有4列左右往返列车开行,最高日开行6列。”叶红宾告诉记者,目前中欧班列(长沙)常态化运行路线有10余条,覆盖14个国家的29个城市。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长沙市还将发力点瞄准在“蓝天”上。作为湖南唯一的临空型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4年多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已形成高端海鲜进口、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特色产业集群,市场主体达到900余家,截至目前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近200亿美元。
去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此重大政策利好为契机,长沙迅速出台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制定外贸高质量发展、优质项目引进来、优势产能“走出去”、扩大利用外资、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区域经济合作七大行动方案,构建了开放发展的“1+7”系列政策体系。
“截至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累计新设立企业达3295家,今年上半年完成进出口额约440.5亿元,同比增长约42.7%。”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浩说。
“抱团发展”迈向长株潭都市圈
由长沙、株洲、湘潭构成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团之一,肩负着托举湖南“富民强省梦”的重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南学界有识之士就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构想。随着“长株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为中部战略支点之一。
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长株潭一体化的“硬核”举措。
——成立由省委书记挂帅的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三市也分别成立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一体化工作的集中领导、统筹调度、督察督办。
——编制《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实施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任务。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区域养老服务合作,推动政务资源互认共享、“一网通办”。
根据长沙市发改委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中22个涉长沙工程完成投资29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9%,占全省完成投资的86.5%。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将以强烈的省会意识、高效的省会作为,主动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在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发展布局中更好发挥‘一核’作用、彰显‘一核’作为,在推动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说。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瞭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