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9月26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日报》推出大会英文特刊。特刊亮相开幕式主会场以及人流聚集的各大展馆、分论坛现场以及参会人员驻地酒店,向海内外嘉宾和客商传递大会权威英文资讯。
▲ 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9月26日开幕,《中国日报》浓墨重彩向世界推介中非合作的湖南实践。
湖南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至1200年前。当时,一艘满载瓷器的商船从湖南长沙出发,前往北非,在途中沉没。千年之后,人们从这艘被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里,打捞起5万件唐代长沙窑瓷器,也打捞出一段隐没在大洋中的中非古老故事。
“黑石号”是中国与非洲开展经贸往来的见证。千年光阴流转,湖南与非洲之间的情缘延续至今。近年来,随着对非通道和经贸平台的不断拓展,湖南对非贸易快速增长,贸易总量从2018年全国第14位跃居2021年上半年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增幅居全国前列。湖南和非洲国家均在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中受益,湘非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高地
2019年6月,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共签约84个中非项目和协议,涉及安哥拉、科特迪瓦、塞内加尔等20多个国家,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既有中非合作传统领域的农业、矿业、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园区项目,也有代表着中非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目前,这些项目推进顺利。总部设在长沙的一家种业公司正在尼日利亚实施杂交水稻种植项目,乌干达湖南工业园的投资和运营机构已在乌干达当地完成注册。
▲ 2019年6月27日,湖南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许达哲(中)陪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参观首届经贸博览会展馆。
今年7月,一家北京科技公司的坦桑尼亚分公司近日获批324平方公里土地,标志着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农业项目正式落地并进入建设产出阶段。该项目是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一大重要合作成果。
2019年6月,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这家北京公司与坦桑尼亚签订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公司将建设一个包括出口加工区和农业种植园在内的合作开发园区。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出口农产品200万吨。
湖南对非开放平台优势叠加。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湖南对非开放平台进一步拓展,打造地方对非合作示范区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和优势。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先行区是目前中国已批复成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正在建设非洲非资源产品贸易中心、中非经贸业务孵化中心、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和中非金融服务平台三大中心,并探索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易货贸易、金融支持、综合服务等深度合作新机制。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内已形成以咖啡、坚果、可可等为代表的非洲产品产业链。预计经过3-5年建设,可实现对非贸易额400亿元。
“湖南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平台,着力打造‘五大中心’,即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中西部对非合作物流人流中心、地方对非经贸合作促进中心、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研究中心和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沈裕谋表示。
除了对非平台,湖南对非通道也不断拓展。目前,湖南已经开通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和安哥拉罗安达两条客运航线,未来还将拓展对东部、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国际客货运航线。
▲ 2021年9月15日,首趟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从株洲发车,前往非洲肯尼亚蒙巴萨港。
今年9月15日,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在湖南株洲首发,这趟载着中国援助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约1935吨粮食的班列,沿着千年前的“黑石号”走过的道路,前往非洲大陆,预计10月15日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港。
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是湖南打造中非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的创新之举,标志着湖南打造了“铁路+海运+国际段内陆物流”的多式联运通道,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物流解决方案。
“湖南造”获非洲人民青睐
中非工商理事会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为非洲的工业化、民生改善作出贡献,已成为非洲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近年来,湖南与非洲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湖南企业在非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
湖南推动袁隆平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到非洲多国,为当地增收100%至300%,为缓解非洲的饥饿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几内亚比绍总统若泽·马里奥·瓦斯(左三)就加强几内亚比绍与湖南的农业合作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右四)进行深入交流
自2000年开始,湖南隆平高科等企业承担了多项杂交水稻对非洲援助项目,在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国家建立了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新品种研究基地。
在马达加斯加,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了农业产业园,致力于马达加斯加水稻产业链发展。目前园区已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投资1200多万美元,杂交水稻示范基地产量为当地品种平均单产的3倍。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湖南已经在非洲尼日利亚、埃及、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16个国家取得试种成功,并建设了湖南农业境外产业园、杂交水稻示范基地。
“湖南种子”在非洲生根发芽,“湖南制造”也不断闪耀非洲大地。中联重科的农业机械产品以高性价比、产品齐全、高品质等优势在非洲广受热捧。湖南农友机械集团针对非洲多国电力不足的情况,把电动机改为柴油机,研发出适合当地使用的农机产品。
▲ 湖南建工集团加纳电网项目员工正在作业。
与“制造湘军”共同在非洲闯荡的还有“建造湘军”。去年11月,湖南建工集团与加纳能源部正式签署电网项目,合同金额达8800万美元。这是湖南企业抢滩国际市场取得丰硕成果的典型案例。2010年,湖南建工集团正式进入加纳市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加纳10万余户农村家庭通电。
中非经贸博览会加速非品入湘
商务部透露,今年1-7月,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达到1391亿美元,增长40.5%。中国市场对非洲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从非洲进口增长了46.3%,达到593亿美元,其中橡胶、棉花、咖啡等农产品进口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该成果一定程度上可归功于在湖南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促进了中非之间的深度合作。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第一项行动的第一条举措,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活动平台。自2019年举办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与非洲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启动在大宗商品、非资源性产品统筹安排下的战略合作,打通从非洲直采、仓储、物流、加工、展示销售、售后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全产业链。目前,在湖南已经设立了可可、咖啡、坚果三大交易中心,推动了非洲咖啡、芝麻、天然橡胶、木材、鲜花等非资源性产品进口。” 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介绍。
▲ 位于长沙市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
去年8月18日,湖南与非洲坦桑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的贸易合作推介会在长沙举行。非洲咖啡街、可可营销中心开业。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同步开建。未来,来自非洲的特产将源源不断地抵达三湘大地。
外国使节均认为,中国是世界上非资源性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市场非常有潜力。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前,非洲非资源性商品出口中国的比例只有2.5%,之后这个比例翻了10倍,这正是与中国(湖南)合作交流的成果。
自非洲咖啡、坚果、可可交易中心地以来,已经实现交易额2.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1-7月,湖南对非贸易增长38.1%,其中,从非洲的进口增长30.3%,大部分是非洲农产品。
▲ 2021湘非合作·非洲五国咖啡品鉴暨推介会在长沙举办,肯尼亚、卢旺达等国驻华使馆官员到长参观。
辣椒是湖南的特产,但是产自非洲的辣椒则更具“辣味”。今年8月,长沙海关为产自卢旺达的200公斤干辣椒出具了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这是中国首次进口非洲干辣椒产品。根据合同,卢旺达供应商将在5年内向湖南出口干辣椒50000吨。
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湖南企业与卢旺达企业达成采购干辣椒的意向。2021年3月11日,中卢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干辣椒输华的双边议定书。
7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检验检疫要求的卢旺达干辣椒进口,卢旺达成为非洲原产干辣椒产品首个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与此同时,湖南企业还向卢旺达出口辣椒种植和加工设备,帮助卢旺达提高其辣椒产量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9月26日在长沙开幕,本届博览会有非洲4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企业参加非洲商品展。并且首次设置非洲品牌商品展区,包括红酒、咖啡、可可、坚果、宝石、海产品、茶叶、橄榄油、保健及护肤品等9大专业展区。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