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出现负油价后,欧洲国家又开始出现了负电价。据欧洲当地媒体报道,自今年3月实施封锁政策以来,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均出现了负电价,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已有128小时处于负电价状态。
商品的价格为负,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可以无偿购买,还能获得补贴。显然在疫情封锁期间,让本来用电量就不多的许多欧洲小国产生了大量的富余电力。商品的供给一旦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跌甚至到负数。
什么是“负电价”?
其实负电价现象并不罕见,早在2017年德国电价低于零的情况就超过了100次,这意味着德国用户在那些时段用电不仅不花钱,还可以得补贴。
最简单的逻辑,负电价的产生,意味着电力需求下降,而供给越来越多,此时如果储存和运输成本过大的话,就会导致负电价的现象。
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0:新冠肺炎危机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影响》报告,今年第一季度,防控措施导致欧洲电力需求下降了20%。
除了现时电价外,EPEXSpot SE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洲(期货)平均电价也同比下降了约23%。
电也属于商品,也会存在着价格波动,如果市场供需失衡,发电企业很可能陷入越发电越亏的窘境。所以发电企业往往会通过电力期货提前锁定卖价,将电价波动的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即使届时电价大跌,发电企业仍然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卖出电力。这便是电力金融市场。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电力期货和期权交易,即在将来的某个时期以确定的价格交易一定电能的合约,这与其他大宗商品期货期权的交易原理是一样的。
在上期文章中,有读者留言说没有弄懂原油期货负价格。今天这个负电价,原理也都是一样的:
从现货来看,也就是咱们日常用的实时电价,如果为负数,说明供大于需,表现出来的就是老百姓用电不但免费,还可以得补贴,比如德国在负电价高峰时点,每千度批发电价,倒贴给消费者98美元。
因为原油需要储存设备,天然气需要管道运输,或者在零下161.5摄氏度下储存。如果管道运力不足,而这里又在不断生产的话,要么打倒贴让消费者来用,要么直接烧掉。否则高昂的储存成本只会让亏损越来越大。
从期货期权来看,商品本身的价格波动就会直接反应到衍生品价格上来。比如说期权,期权也是一种以特定价格交易特定商品的权利,其价格等于内在价值+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即你在这段时间内为未知的价格波动上了保险,但如果时间价值为负,绝对值超过了其内在价值,表现出来就是衍生品价格为负。
其实不仅仅是原油和电力,像天然气等许多有价格波动的大宗商品,都引入了负价格机制,而且负价格还不止出现过一次。
芝商所发布公告称,从5月17日星期日(交易日期为5月18日星期一)开始,部分天然气期货和期权合约将在CME Globex中被标记为可以承受负价格。此外,部分精炼能源产品的期货合约也将被允许进行负价格交易,生效日同样是5月17日。
负电价影响老百姓吗?
影响与不影响,与价格无关,与电价机制有关。
虽然中国也出现过负电价结算价格,比如像今年4月13日山东实时结算电价为-20元/MW,但目前却没听说过咱们用电越多还能拿补贴的事。
在国内,2015年以前电价都是政府定的。但在启动电力市场价格机制改革后,虽然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逐步放开,但输配电价依然由政府单独制定。
按照我国的电价比重,即使49%的上网电价完全放开,输配电价、增值税、政府基金及附加和折损都是国家规定的,所以我国的电价依然属于较高管控水平,也就是说,电价的波动,价格正与负,只与发电企业、政府和输配销售电企业有关,与中国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而德国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较高的国家,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德国电力消费的33%。电价实行“市场电价+再生能源补贴”机制。所以如果电价为负,就减少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发电商发的电越多,其实就是将更多所获得的国家补贴又归还给了消费者。所以德国老百姓在负电价时就能获得用电补贴。
这里还需要说一点的是,由于欧美国家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像德国,风电占总电力供应的12%左右。所以他们的边际电价很低,甚至为零。
试想,我国以煤电为主,多发一度电就要多烧一些煤,但如果是潮汐发电呢?风力发电呢?即使考虑运营成本,在发电量大的情况下,单位电价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老天爷的风是不要钱的。
如果没有引入负价格机制,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可以一直打到零,但现在可以到负数,就可以花钱让老百姓来消费掉这些用不完的电。
事实上,许多欧盟国家都或多或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商提供补贴,但只要负电价的绝对值不高于政府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就能接受。
结语
近期由于大宗商品的剧烈波动事件,不仅给我们科普了大宗商品交易机制,还让老百姓知道了原来电也有期货期权。
其实除了电,很多有价格波动,或者交易权的“偏门”标的,都可以做成金融衍生品,比如碳排放交易,即由政府规定的碳排放配额,就是你可以在特定交易所,交易在一定时期内排放多少碳的权利。
但无论怎么变,期权期货这种风险规避的功能始终没有变,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咱们还会接触更多“偏门”的金融衍生品和价格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