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5月末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M1余额58.1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3.4%,即M2、M1剪刀差在缩小。
近几个月,M2增速一直维持在高位,而5月份M1增速环比和同比的上升,一方面预示着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些内需更深层次的问题。
M1与M2的关系
目前国内央行对货币划分为M0、M1、M2、M3四种。
M0,即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也就是进入流通、被企业、个人所持有的纸币和硬币。 M1(狭义货币),即M0+企业在银行里面的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即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由于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是有期限的,不能马上取现,所以被称为准货币。 M3,即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他资产。
你会发现,货币从M0到M3,是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的。越往后,流动性越差。而M1反映的是企业活期存款,,能够直观体现市场经济的活力,其增速越高,意味着“活钱”越多,企业的经营和投融资活动更加积极,更多的钱流向消费和企业扩大再生产。M2中有存款部分,更多反映的是潜在购买力或社会总需求。其增速越高,意味着越多的需求没有被释放出来,企业越不愿意融资或者融不到钱。
所以M1增速快,意味着市场上大部分“钱”的流动性越高,市场越活跃;M2增速快,意味着流动性更低,市场活跃度也越低。
什么是M1-M2剪刀差?
我们经常听说的M1-M2剪刀差,其实指的是M1减去M2的增速差。一般来说:
如果M1增速>M2增速,即M1-M2剪刀差为正,说明市场上流动的钱更多,经济活力较强。
如果M1增速<M2增速,即M1-M2剪刀差为负,说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存款化,流动性下降,经济活力较弱,市场对经济预期更加悲观。
5月份,M2的增速为11.1%,M1的增速6.8%,M1增速<M2增速,意味着经济受疫情影响,并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潜在需求并未得到释放,经济仍具有一定的经济下行风险。但是,M1增速环比和同比上升又说明了经济恢复速度在加快,资金正在流向实体经济,未来经济预期长期向好。
M1-M2剪刀差这一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投融资、生产行为,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一个代表性先行指标。为什么这么说?
举个例子,比如房企融资回升,房地产销售回升,人们开始买房,这时居民部门资金就会向企业部门进行转移(居民付款买房),形成企业的活期存款,并伴随着M2的减少和M1的增加。此时M1与M2增速收窄,意味着M1加快了脚步“赶超”M2,预示着市场开始回暖,或者有明显回暖迹象。
房地产需求会扩张吗?
据统计,5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43亿,较4月多增37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81亿元,较上月多增101亿元;住户部门长期贷款增加4662亿元,较上月多增273亿元。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居民贷款增速不但没有大幅反弹,5月仍在继续回落,这背后主要还是来自房地产大周期的下行。”
从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数据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6.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5.9%,相比2月份虽然回升很多,但仍然疲弱。我之前说过,那些说疫情后需求会报复性释放的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驳例子。所以房地产需求扩张还需要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