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又有大动作!
央行动作一:
12月15日,央行开展9500亿MLF操作(创历史新高),一年期,中标利率是2.95%,利率和上期持平(没有降息,也没有加息),此次操作是央行连续第5个月超量续做。
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1、MLF操作是央行投放货币的一种工具,相当于央行借钱给金融机构,到期后归还。如果MLF到期,就是回收货币,如果开展MLF操作就是投放货币。如果某个月份MLF操作的货币大于MLF到期的货币,那么就是增发货币(MLF操作层面上)。
本月MLF操作的规模比到期的规模多3500亿,表明央行呵护市场的态度。
2、央行之所以呵护市场有几点原因,一是跨年了,市场资金紧张,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做过测算,12月跨年资金静态和动态缺口达到1.76万亿。二是降低债市违约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此前,债市违约事件发生后,债券收益率上升,企业发债成本上升。如果央行给市场足够的资金,就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央行此次大手笔投放9500亿MLF资金,也可能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降准。一般年初央行会降准,但从央行此次大手笔操作来看,似乎没有了降准的必要。
3、现在很多人都推测,2021年央行会退出疫情初期推出的偏宽松信贷政策,偏宽松的信贷政策表现在两点,一是广义货币M2明显高于去年,或者说M2增速超过两位数。二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现在来看,短期内不大可能退出。主要理由是今年11月广义货币M2增长10.7%,比10月份的10.5%还略高。而且12月份央行不仅MLF超量续作,还创历史新高。
4、在不加息或者M2增速还保持在两位数下,楼市将不至于太苦,至少目前市场整体利率不算高。
央行动作二:
12月11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
说说我的观点:
1、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的主要指标,除此之外还有跨境融资杠杆率。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意味着境内金融可以借用的外债额度下降了。
2、疫情之下,印钞速度加快,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无限量印钞,把利率降到零,甚至为负。所以,国内许多企业热衷境外借钱,因为更便宜。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外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090亿美元。
3、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借入外入,拿回国内需要结汇,相当于“卖出美元(或其他外汇),买入人民币”,如果结汇金额足够大,有助于人民币升值。
4、现在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而企业的未下调。影响是,一方面,金融机构境外可借入的资金上限降低,减少“卖出美元,换入人民币”的交易量,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过快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并未下调,表示管理层还是希望避免实体经济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
5、今年5月份以来,人民币快速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5月底的最高1:7.1954升值到现在的1:6.5331左右,升值的幅度超过6600点。升值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但缺点是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和出口积极性。
为了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此前监管层已经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正式从20%下调为0,二是“逆周期因子”淡出。
现在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可以说是第三大举措。
展望2021年,随着美国大选结果明确,全球疫苗取得进展,全球经济可能在2021年缓慢恢复,美联储货币政策很可能边际收紧,美元指数也可能回升,未来一年,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