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突然加息,量化宽松或走到尽头,人民币面临下跌压力

财经   2021-06-17 17:29:26  

6月17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公布利率决定。美联储宣布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上调至0.15%,之前为0.10%。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上调至0.05%,之前为0.00%。但作为美国基准利率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0.00%-0.25%不变。

也就是说正式的加息没有到来,转而是非正式地加息。

美联储利率决议后不久,巴西央行随即宣布上调基准贷款利率75个基点,至4.25%,而且还表明下次会议还将加息75个基点。

此前,多个新兴经济体已经提早加息。一季度,土耳其、巴西、乌克兰、俄罗斯央行则分别加息 200 个、75 个、50 个和 25 个基点。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随即下跌,到了收盘道指下跌0.77%,纳指下跌0.24%,金价重挫。

为什么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那么受市场关注,影响那么大?

虽然本次美联储没有宣布上调最重要的联邦基金利率,但却上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传递了货币收紧的信号。

而在此前的3月份,美联储决定,补充杠杆率(SLR)的减免措施按原计划于3月31日到期,不再延期。

SLR被视为量化宽松的标志之一,具体的概念解释很复杂,在这里不再解释,可以看我在3月22日《全球加息潮要来了?》一文中的解说。

简要点说,有SLR的存在,商业银行可以发放的贷款会更多,而SLR不存在了,可发放的贷款就会减少。

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是什么关系呢?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机构在美联储的闲置资金。美联储要求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在美联储存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这个叫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美联储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金就是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以自由使用。一般来说,对于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美联储会给一定的利息,即超额准备金率。

隔夜逆回购协议便利是美联储从非银行机构里借入的资金,隔夜逆回购利率就是它们之间的借钱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借钱的利率。

一般来说,超额准备金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的上限,隔夜逆回购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限。联邦基金利率会在超额准备金利率与隔夜逆回购利率之间波动。

如果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双双上行,其实是在引导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上行的。只是说这里会存在两个问题:

1、虽然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上调,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仍维持在0.00%-0.25%不变,未来仍会在0.00%-0.25%区间内运行。

2、两个利率上调的幅度较小,只有0.05%,意思意思一下而已。

但这次议息传递出的信息很明显,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确实在收紧的过程。

SLR只是第一步,政策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上调是第二步,第三步将是退出量化宽松(购债),第四步则是正式加息。

这将只是时间问题,退出量化宽松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初,正式的加息可能在明年。

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之前,中国已经提早收紧了货币。到目前为止,中国虽然也还没有进入正式的加息。但货币供应量也在收紧了。4月份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降到8.1%的低位,是历史第二低。

未来美联储收紧货币甚至加息时,在货币供应这方面中国继续收紧的空间缩小。而在加息,中国存在加息的可能性,但时间点不确定。

现在的情形和几年前有相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2014年宣布结束量化宽松,2015年开启首次加息。

2014年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前后,美元指数开始一波大涨,给人民币贬值形成极大的压力。

如今情况相似,美联储提前结束量化宽松预期存在,美元指数存在止跌反弹的迹象。可以推测美元指数下半年出现反弹是较大概率的事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过最近一年的较长时间升值后可能迎来调整。

对股市来说,人民币下跌对A股是利空。

我在6月16日《信号:一波“下跌行情”或将来临?》一文中曾说过:

人民币汇率与A股走势基本一致,即人民币汇率涨,A股涨;人民币汇率跌,A股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

A股走势图

比如2020年5月份到2021年2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整体表现为升值,这期间A股也开启了一波反弹行情。2021年2月份到4月,人民币汇率有一小波下跌,这时A股也出现一轮调整。2021年4月份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快速上涨,这时A股也出现一波小反弹。

下半年,在美联储收紧货币预期、美元指数可能反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承压的背景下,A股注定不会有太大的行情,赚钱效应也比2020年要低。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不是特别专业、有资源,把闲置的资金放在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等理财中可能相对好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