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超发货币?因为经济要发展,企业要开工,国民要消费。如果你还没弄懂,不妨反过来想想:企业没有银行贷款,没有现金流,没有回款,能开工吗?老百姓手上没钱,能消费吗?
因此回顾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房地产的繁荣,人民收入的提高,当然还有通货膨胀,都来源于货币的超发。
中国的“货币超发史”
2000年以前,国内各类存款、贷款处在稳步上涨过程中;
2001年后,由于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活动迅速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超发迅速增长;
2009年外贸起来以后,扩大内需成为主旋律,国内信贷投放持续快速增长,并成为货币创造的主要来源。
2016年至今,在降杠杆稳杠杆的大背景下,资金开始脱虚入实,银行同业业务大幅萎缩,M2增速也稳步下滑。
所以你看,在过去的将近20年里,中国基本都处于货币超发状态,尤其是09年,广义信贷、M2同比增速分别达45.6%、28%,创建国以来新高。也正因为此,超发产生了过去经济的高增长和资产的巨大泡沫。
货币超发的影响有哪些?
1、催生资产泡沫。溢出的超量投放货币必定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资金池,而股市、房地产、便是这些资金池。
据统计,1998年以来一线城市新建住房销售均价年均复合增速基本与M2增速持平。其中2005-2017年M1、M2增速与房价涨幅高度相关。
货币超发与房价上涨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当然人口、土地等因素也对房价有影响,但货币的超发对于房价来讲可谓是最直接的因素。毕竟房价的上涨透支了经济增长,并积累了致命的泡沫。
2、本币贬值。币值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但货币超发会导致过量的货币最终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金融市场,导致人民币外升内贬,即购买力外强内弱。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7年M2/GDP的比例大幅上升,使得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购买力大幅下降,人民币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而正是由于这种贬值预期,导致国内居民不断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加剧资本外流。
为什么还要超发货币?
当前中国的货币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小的规模,并出现了较严重的资产泡沫,但中国央行不敢轻易大幅降杠杆,收紧货币政策。这就像吃了止疼药的病人一样,一旦减少剂量,疼痛反而会加剧。
但如果任由货币宽松下去,资产泡沫的状况就会持续,毕竟企业需要不断生产商品和财富,经济要发展。商品和服务多了,就必须有相应的货币相匹配,否则就会导致通货紧缩。而通缩会导致企业信贷缩减,没有更多的钱给员工。所以通货紧缩其实对发展经济也是不利的。
那怎么办呢?只能慢慢来,慢慢降杠杆。
国家提出“M2增速和社融规模增速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市场经济,货币就必须与商品和服务价值相匹配,这不仅是市场规律,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