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
“健康城市建设 助力健康中国”专场嘉宾合影
28日,在主题为“健康城市建设 助力健康中国”的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加强健康城市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运用科技助力健康城市发展、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健康城市的建设带了哪些挑战等话题进行探讨,共同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理事长张平,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毕春光,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剑东,北京市东城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委主任王建辉,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乃军参加了本场圆桌论坛。
把健康政策融入城市发展 打造有“韧性”的健康城市
毛群安指出,从政策机制看,要真正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有健康促进意识,制定并完善涉及交通、食品药品、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的综合策略和干预措施,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公众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和文明修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打造富有“韧性”的健康城市。
毕春光表示,把健康政策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聚焦农村卫生工作薄弱环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持续优化健康服务,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城乡资源的贯通共享。实施推进健康管理,完善综合医院、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医防体系,不断优化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控措施。
张平表示,健康城市是健康中国的重要载体,体系化的建设和规划至关重要。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对推动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要做好科技和市场之间的平台、通道、桥梁、纽带,让科技能更有序、有效地、有质量地走向市场、走向千家万户。
健康城市建设需群策群力 各因素及环节协同发展
徐剑东表示,要持续改进各类影响因素,才能推动健康城市发展。建设健康有序的和谐社会是构建健康社会的突破口。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到点到面的结合、条和块的结合,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王建辉指出,健康城市需要人人参与、行行出力、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后疫情时代,加强健康城市公共卫生建设需要巩固疫情防控中好的做法,针对现存问题应及时解决并补齐短板。推进环境整治,开展健康促进,把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推进健康管理 精准养老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徐卸古提出,推行健康城市建设,应着力提升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和组织。政府要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发挥健康管理机构、妇幼保健院和老年等服务机构的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其中。构成健康管理联合体,围绕健康进行资源调配。建立起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完整健康管理体系。
胡乃军提出,医保及商业保险的支付对健康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未来在构建医疗保障体系时,应健全医保政策,扩大医保教育和宣传,发挥个人账户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医疗保障体系既要助力健康城市发展,也要服务健康中国体系和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
李鹰表示,在健康城市的建设方面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出行交通、医疗卫生以及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需求。需要转变传统的养老模式,采取“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助力健康城市的建设。可以将“精准”的概念引入养老,对老年人进行精准分层,根据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养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