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它也是由小的病块开始的,而一些常见的结节、肿块,很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那么,哪类结节、肿块更容易癌变呢?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破解这些癌前病变呢?
更容易癌变的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鼻息肉、声带息肉、子宫息肉以及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声带结节、淋巴结肿大等。
一般有以上的情况,医生都会建议您三个月复查,观察结节或者息肉是否有变化,一旦增大或增多,就有癌变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做病理检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些结节或者息肉,一开始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就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去治疗时,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发现这样的病块,及早诊疗,清除隐患,才是最佳选择。
肠胃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中老年人的问题,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患者更容易伴发胃肠息肉,而胃肠息肉有很大的癌变可能。
慢性胃炎、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打嗝、嗳气、反酸、胃胀、胃痛、肠鸣、腹泻、排气多、消化不良等。
胃肠息肉是长在胃黏膜、肠黏膜上的赘生物,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小病块疙瘩。由于长期受到炎症和食物的刺激,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胃肠息肉从病理上分为非腺瘤性和腺瘤性两种。腺瘤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据统计,95%左右的结肠癌来自腺瘤性息肉。
出现了大肠息肉,如果还没有引起重视,息肉就可能转变为肿瘤。有些患者虽然做了息肉切除,但过一段时间息肉还会再长出来。这是因为只清除了息肉,长息肉的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息肉切除后,服用一段时间中药调理体质。
中医认为,息肉是“标”,脾虚是“本”,脾虚就生湿,湿毒聚结在胃壁、肠壁上,形成了息肉。用补气健脾的方法治其本,清除胃炎、肠炎的各种症状,用根茎药散其息肉这个标,标本兼治,胃肠炎好了,息肉也就消失了,并且不容易复发。
近年来人体各类结节病变检出率增高,在中国40到60岁的人群中,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甲状腺结节。它们就像身体中的“炸弹”,一旦“引爆”,变成甲状腺癌,就会有可能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甲状腺这个地方有胃经和肝经经过,胃经和脾经是表里的一对,肝经和胆经是表里的一对,这个部位病变,就和脾胃肝胆有关。
所以在中医看来,甲状腺结节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点:
01
饮食失调
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也就是脾虚,脾虚就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沿经脉上行,聚结在甲状腺上或痰或块,即是瘿瘤、结节。
02
情志所伤
长期的愤怒郁闷,造成肝郁不能舒脾,或忧思多虑伤脾,肝郁脾虚,津液不能正常布散,沿经脉上行,痰和气郁结在甲状腺上,而成瘿瘤(即是甲状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