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焕
因“无籍房”交易难、继承难、融资难、入学难,所引发的信访问题占娄底市信访总量的40%。2020年9月以来,娄底市高位推动,攻坚克难,坚持“一周一调度”,把“无籍房”办证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大事、要事来抓,在守住质量和消防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逐一解决难点、疑点、堵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目前,娄底市中心城区103个商品住宅项目、15个棚改项目(共涉及5万余户)列为集中化解对象。截至2021年1月6日,南苑上和二期等78个项目31349户已完成转移登记,其中38个项目已基本办结。
“无籍房”办证工作政策要求高、群众期盼大,需要一鼓作气、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从前段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主要困难:
一、项目主体消极作为。有的项目主体不作为,不配合办理登记,相关手续难以获得授权和认可;有的项目主体难作为,资金链断裂或进入破产程序,无法筹措整改扫尾资金;有的项目主体缓作为,部分团购房单位没有积极履行组织申请、配合整改、信访维稳等责任。有的项目主体被列为打非对象,与相关单位、施工单位、购房人、其他债权人之间存在纠纷,短期难以调处到位。
二、竣工验收困难重重。有的项目存在房屋质量、消防安全隐患,难以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大部分项目存在因国土手续不全、欠缴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未完成、超红线、超面积没有处理等问题无法进入验收环节;购房人外出务工、失联、转让、继承等原因造成项目资料收集缓慢;被处“打非”的项目真实购房人信息因多次转让导致确认难度大。
三、部分工作进展滞后。据不完全统计,纳入化解的商品房住宅项目,50%以上需补缴土地出让金,70%以上欠缴税费。截至2021年1月8日,中心城区项目各类税收入库2亿元,物业维修资金1.4亿元,对第四、五、六批项目中发放《催缴通知书》后仍未缴纳的,汇总发出《欠费征收决定书》24份,还有8个项目尚未进行首次登记,有26个项目暂未公示公告。如果此批化解处理不力,暂未纳入化解范围的2016年后开工建设的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化解工作将举步维艰。
四、容缺办证存在隐患。证缴分离、以证明代替发票、以说明代替许可和备案等容缺办理方式,存在法律政策风险,可能引起质量、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连锁反应。部分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不敢担当,影响办证推动。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确保形成强大合力。市、区两级工作组要提高思想认识,把解决“无籍房”办证问题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胸怀大局、各司其责、协同推进。对税费清缴和进展缓慢的项目,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信心,深入一线,加强对项目主体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让项目主体充分了解利弊,让购房人理性维权。
二、进一步强化分类施策,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一案一策”,妥善提出处理办法,在确保法律适用准确的前提下把问题处理到位。要压实项目主体责任,确保项目主体及时承诺、签字,主动承担、参与办证手续全过程,坚持依程序操作。对已公示公告进入办证流程的项目要综合研判,认真梳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针对不同的问题,建立工作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对没有公示公告的项目,市直业务指导组加强指导督促,加大群众工作力度,尽快公示公告进入办证流程。
三、进一步强化依法打击,确保工作强力推进。对项目主体拖欠土地出让金、税费、代收的物业维修基金和契税,加大行政、司法追缴力度,做到应缴尽缴,维护税收公平和秩序;对项目主体不履责、不配合、不提供资料或依法应由其主动申请事项不提出申请的,及时进行约谈,约谈无果的,按程序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将拒不配合或恶意拖欠的开发商和企业负责人纳入失信黑名单,选取典型进行打击处理,形成震慑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源头监控,确保形成长效机制。自然资源与规划、住建等部门要梳理“无籍房”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切实形成长效监管机制。针对开发商诚信缺失、违法建设、税费欠缴等现象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要紧跟项目进展主动巡查,及时发现超红线施工、改变结构、加层、改变容积率等违法行为,强力整改,能拆除的及时拆除,不能拆除的及时处理到位。严禁“先建后批”“边建边批”,严禁机关事业单位及干部职工组织或参与集资建房、团购房,做到解决老问题,不产生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