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从唐代到宋代有相当大的转变。唐代的饮茶方式是煮茶法,到了宋代则改为点茶法,即先煮好茶后,将茶叶研磨成粉末,再把粉末倒进茶碗里,用热水冲,一边冲一边搅动,所以宋人在饮茶时用的不是茶杯,而是茶碗。
茶具的变革,到了明代才兴盛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紫砂壶了。
紫砂壶是明代以后兴起的一种茶具,不过在宋代可能就已经出现了,北宋梅饶臣曾有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制作紫砂壶的紫砂矿土由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基本颜色泥料混合而成,保温效果好,还可以吸收茶香,使用的越久,泡出来的茶越是醇香。
对于饮茶的改变,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不无关系。宋代使用的茶具是茶碗,而点茶的过程则非常繁琐,朱元璋认为制作茶叶太耗费民力、财力,而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为了提倡简约,使一般人民能喝散茶,反对过度精制茶叶,只将新鲜的茶叶经过烘焙炒制后就可以喝了。由于茶叶制作的观念改变,茶碗逐渐被淘汰,明代的茶具以小巧的茶壶、茶杯为主。
明代的饮茶文化与佛教僧侣密不可分。饮茶的休闲活动,主要是从佛教僧侣开始的,甚至有些僧侣精通茶具的制作,而当时的文人雅士又喜欢与僧侣来往,在饮茶谈笑中,不免对茶具的使用越来越讲究。于是,当文人与制作茶具的匠人结合出来的作品,上面常饰有诗、书、画、印,是多元艺术的综合体,非常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