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于把纸币称做“钞票”。“钞票”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咸丰时期,当时的大清政府发行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因此,当人们把这两种货币的名字组合一起读时,就有了“钞票”一词。
其实,钞票和纸币并不是一个概念,本质上有着区别,钞票是纸币的一种,而纸币则涵盖了更多的形式。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我国五代时期。唐以来,国力发展迅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便捷、更大基数的货币成为市场的迫切需要。五代时期的四川就因货币流通不足发生了“钱荒”,由此催生出了纸币——“交子”。
“交子”一词是四川的方言,不单是纸币的名称,是对票证、票券的称谓,有“交合”之意,即合券取钱。一开始在市面上流通的交子,票面上只写有密码、花押间错,金额是多少临时写。后来为了市场有更加规范,十几户富商联合开设了“交子铺”,开始统一发行。然而到了宋大中祥符年间,富商衰落,交子难以兑现,于是由朝廷出面接手了交子。
南宋时期,交子已在全国多个地方流通,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区性纸币。神宗时期,交子正式由朝廷承认,并在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朝廷文书。交子是我国最早由官方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