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湖南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没有保障,特别是资源型、工程型缺水现象突出。一滴水,困住了许多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连年来,省水利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紧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提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省5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干净水、放心水润泽百姓的生活,流向人民的心田。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省水利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强化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继续将水利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政策上着力引导、计划上重点考虑、项目上优先安排、资金上尽力倾斜,全力推进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落实水利惠民政策等水利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引来“源头活水”,为全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高位推动 责任落实见真章
“十三五”以来,省水利厅党组紧盯脱贫攻坚工作,聚焦农村饮水安全这一民生水利要务,发动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推进水利扶贫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省水利厅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厅党组书记、厅长颜学毛为现任组长,强化对水利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召开全省水利扶贫工作推进会,号召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决策部署,一棒接一棒推进 “十三五”水利扶贫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湖南省水利厅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要点》,明确了厅机关各部门的扶贫责任;配备专人专职,建立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编制完成《“十三五”湖南省水利扶贫规划》《湖南省水利厅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水利建设的实施方案》《全省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全厅、全系统水利扶贫工作高效开展,各项政策制度落地见效。
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推进不定期暗访、大规模督查和全覆盖“回头看”;建立动态清零机制,统筹暗访督查、媒体曝光、群众投诉等渠道发现的问题,“拉条挂账”制定问题清单,实行“一单四制”、动态清零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作已纳入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和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考评。构建了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的责任体系,实行“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的工作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加大资金倾斜。省水利厅与省财政厅共同制定《湖南省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办法》,对省级和省市县共同事权的贫困县水利项目,省级财政承担地方投资100%的支出责任(非贫困地区省级财政支出比例仅为40%-50%);对市县事权的贫困县水利项目,省级财政也予以适当补助。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库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贫困县省级以上水利投资366.7亿元。
茶陵县麻石江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寻根施策 汩汩清泉润民心
全省水利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头号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规模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万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1115处,“千人”工程4976处),农村集中供水率接近90%。全省农村供水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农村人口覆盖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惠民工程之一。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更是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内44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加上“十三五”之前已解决饮水问题的140万贫困人口,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解决。
寻找可靠的水源,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对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尚有富余供水能力的骨干供水工程,实行管网延伸,解决周边农村的饮水问题;在干旱缺水、人口居住集中的区域,新建“千吨万人”工程;改扩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范围;局部受条件限制无法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的地区,采取接山泉水、打井等方法解决水源问题。
永顺县松柏镇新水厂设施先进,为2.8万余人提供优质饮用水。
同时,省水利厅强力督促各地建立工程名录,落实千人以上工程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强化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整改落实,规范水厂净化消毒处理,健全水质检测体系,通过水费收缴、向财政争取维修养护资金等举措落实管护经费,促进农村供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精准发力 水利建设结硕果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助力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持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省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涔天河水库自2017年首台机组启动发电以来,通过发挥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每年直接为地方增加税收4000余万元。待涔天河灌区工程完工后,永州市可新增旱涝保收灌溉面积50.66万亩。随着莽山水库、毛俊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陆续建成完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将得到长效保障。犬木塘水库今年动工,衡邵干旱走廊地区的邵东、祁东等8个县市区将因此受益。
酒埠江灌区东干渠改造后面貌一新
持续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2020年投资超30亿元实施重点防洪工程,包括实施水酿塘水库等1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46个,治理河长约302公里。
深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2012年以来,我省国家级贫困县共实施了122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51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改造梯田2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54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宜章县天塘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
宜章县天塘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
着力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引导、市场运作、贫困户持续收益”的扶贫模式,我省建立贫困户直接受益机制,在15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选取30处电站为小水电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13.64万千瓦,确保收益资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
重点帮扶 惠民政策见实效
省水利厅坚持将水利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相关地区和部门密切协作,推进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落地,不断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成效突出。
持续开展驻村帮扶。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省水利厅和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持续对永顺县卓福村和新化县白龙村开展驻村帮扶。通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开展文明乡风创建,卓福村的水、电、路、河、房、灯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大棚蔬菜、油茶、土鸡、黄牛等特色种养产业迅速崛起。通过实施脱贫工程、党建工程、产业工程、基建工程、造血工程“五项工程”,白龙村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饮水、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74%降至2019年底的0.85%。
卓福村大棚蔬菜生机盎然
真金白银帮扶移民。“十三五”以来,我省13万多水库移民实现乔迁新居;安排17.18亿元开展6批1018个整村推进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工程;下达移民产业开发计划资金15亿元,完成移民种植基地提质改造90多万亩。
技术帮扶夯实基层。2011年以来,省水利厅分期分批共举办基层水利人员培训班18期,培训指标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并从贫困地区挑选30多名年轻同志到厅机关跟班学习;省水电职院免费招收6名贫困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为400余名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入学,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人才队伍。
公益岗位就业帮扶。每年聘用贫困人口300余人担任小型水库管理员、村级水管员、河道保洁员、河堤巡护员、河湖管理员等水利公益管护岗位,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出列。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花园村的自来水管理办法宣传牌。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决策,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突出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持续保持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动态清零,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