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教育为先。华容县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扶智、扶志、扶技”为中心,真金白银“硬投入”,下足扶贫“绣花功”,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强化技能培训促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织出脱贫“教育锦”。
下足“绣花功” 上学路上“一个不能少”
华容县特教学校的老师、把特殊的教育送到需要的孩子家里去。
今年17岁的谢如(化名)还记得7年前,县特殊学校班主任王雨明找到她的那一天。当时她在一次舞蹈练习下腰时没把握好力度摔跤后高位截瘫,后来就一直辍学,住在东山镇的外婆家。王老师给她带去了好吃的水果,还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老师了。你将和别的孩子一样,读书写字,以后实现自己的梦想。”自那天起,王雨明便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去东山为谢如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教认字,教绘画,进行心理辅导,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谢如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接受优质教育,谁都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华容县构建政府、教育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下足“绣花功”,及时全面摸清摸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相关信息,通过情感控辍、依法治辍、管理止辍、质量防辍、济困救辍等有力举措,制定“一户一策、一生一案”劝返工作方案,基本做到了“县不漏镇(乡)、镇(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校不漏生”。
三年来,全县共核发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5500多万元、惠及贫困学生61000多人次,为2124名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无息贷款1736万元,争取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帮扶贫困学生964人244.5万元,完成30多期创业培训和“两后生”技能培训。
资助“硬投入”“全面改薄”学校换新颜
维修改造后的操军中心小学。
十月的阳光,明媚温暖。在华容县操军镇中心小学新建的体操广场上,孩子们正整齐地做着第八套广播体操。
这所崭新的小学占地18840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地面积9940平方米。“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开展足球特色活动,有了场地,今年还申报了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校长黎长青自豪地介绍。
从破败陈旧、四面透风,到校园全新改造、设施设备齐全。操军中心小学实现了质的飞跃。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孩子在这里上学比原来方便多了。”学生家长、操军镇水产场村民秦建感慨道。秦建的孩子秦雨嘉今年上六年级了,以前学校进校路狭窄,学生们入学要弯一条长长的河流。2018年,经县级领导与教体系统多次协调,学校向南扩15米,从学校南边至南张公路新修200米进校路,新建了合丰桥。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
同年,县教体局投入100多万元对学校教学楼、教职工宿舍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还新建了学生洗碗池、风雨棚和艺术长廊。2019年,又投入近200万元兴建了校门、停车场、体操广场和塑胶田径场,完成了进校路与校园内的道路黑化、校园绿化和路灯亮化。
“寒窗苦读的精神值得传承,但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幸福地学习。”县教育体育局计财股副股长李良国介绍,操军中心小学只是华容县义务教育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全县整合上级薄改、维改等资金13230万元,按照“20条底线”要求,完成了291所次学校提质改造、86所农村学校旱厕改造以及71所农村学校“五小工程”建设;累积投入近11亿元,高标准完成了长工实验学校、职业中专、田家湖学校3所新学校建设,高效率完成了城区6所学校搬迁。
“校联体”帮扶 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华容一中骨干教师李萌老师到五中支教,寓教于乐的知识问答,让学生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我回去后就把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发给你。”来自华容县长工实验学校校长舒利添加了梅田湖镇梅田中学校长张顺的微信。
“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多,德育教育需求很大,希望能学习一下你们学校这方面的经验。”张顺对舒利讲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热情回应。
2020年9月26日,华容县长工实验学校和梅田中学、宋市中学、操军中学、南山中学在对教育教学进行着相互“勾兑”。这是华容县城乡“校联体”建设的一次学校结对交流活动。
“不只是交流一下,我们还通过师徒结对、专业讲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开展‘校联体’联合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评课、赛课等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基教股股长彭志宏介绍,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该县按照“1+1+X”教育扶贫模式,实行一所城区学校重点联盟一所乡村薄弱学校,帮扶多所村小、教学点,大力推进“校联体”建设,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9年以来,全县分学段建立了15个城乡“校联体”。
此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全县各学校有线无线实现“全覆盖”,建成互联网教室1667间、录直播教室7间,创建名校网络课堂示范校7所,实现了城乡学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了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扶贫发展目标,高考、学考、中考等各项指标连续3年稳步提升,位居全市前列。
“过去教学管理水平比较薄弱,为了享受到好的教学资源,都想把孩子送到县城里插班读书,原本家里条件就不好,这下更难了。”团洲中学周子仪同学的家长周康先这样讲。“现在好了,在乡里读书也能享受到城里同样的教育资源,就近入学方便省心多了。”
智、志、技三扶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在部队生活、训练都很好,一定会努力成为优秀军人的,你们放心吧。”国庆节期间,栗树村残疾贫困夫妇刘运华接到了儿子的一个电话。刘运华身患重病,和妻子张芳都是残疾人,他们的孩子刘冠樟帅气聪明,但家庭收入微薄困顿,难以完成学业。
自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以来,刘冠樟享受义务教育补助、中职助学和雨露计划等多项教育扶贫政策。县派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还为他联系解决一部分社会助学资金。就这样刘冠樟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专的全部学业。今年9月,大专毕业的他又积极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
而在长沙县星雨电子厂,20岁的陶璐瑶(化名)阳光、自信,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月收入3500元。这是她的家人以前无法想象的,作为一名聋哑人,通过特殊职业教育,陶璐瑶不仅能实现个人理想,还能帮一家人摆脱贫困。
“通过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人像陶璐瑶一样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能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求红说。
近年来,华容县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通过文化课、技能培训课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水平,侧重技能训练,让孩子们获得专长,让一技之长成为打不破的“金饭碗”,实现了教育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织出脱贫“教育锦”。(文/卜布 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