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负责任的妈妈,养出了一个精神病儿子

亲子   2020-07-29 09:23:38  

ID | lingxiang127

01

被儿子刺伤的母亲

一位在神经内科工作的医生说起他在门诊中遇到的一件事。

妈妈带着20岁的儿子来看病,说儿子在其他家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性格偏执,脾气暴躁,发作起来甚至会拿刀刺伤妈妈。

他们已经到好几家医院看过了,检查也做了一溜八开,还住过院,但效果都不明显,反而有加重的倾向。

妈妈一脸焦虑,急切地问医生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做什么检查。

这位医生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请妈妈先回避,他要和孩子聊一聊。

通过和孩子聊,以及之后对一家三口的简单咨询,他发现,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像妈妈说的那么严重,有精神分裂症,孩子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不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

妈妈根本听不进孩子的话,总是指责孩子,动不动骂他是个废物。用刀刺妈妈的事,也是被妈妈的言语激怒才冲动行事,他自己还是把握着分寸的。

很显然, 孩子变成这样,妈妈的责任很大。

医生试图让妈妈明白这一点,但是,这位妈妈根本听不进医生的话,只是敷衍地点头,时不时地插话问:

医生,你说他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啊?

电休克怎么不管用呢?

要不要做脑部核磁?

他到底能不能治好啊?

面对这样的妈妈,医生也很无奈——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02

医生的无奈

医生说,这样的情况他在门诊中经常遇到,都是家长带着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孩子来看病,要求做各种检查,花多少钱都行,非要弄明白孩子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位医生是国内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来到他这里看病的,往往已经在其他医院做了无数检查了。

我曾经观摩过他的门诊,有的家长一坐下就掏出厚厚一大摞检查结果供医生参考。

其实,孩子往往根本没有什么器质性问题,都是“心病”。但家长不甘心,认为是医院的水平问题,才找到他这里。

面对这样的情景,这位医生总是有些无奈:

这些家长一脸焦虑、疲惫和担忧,一心想给孩子的问题“定个性”,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找专家、做检查、吃药、住院……为了孩子心力交瘁,班都不上了,带孩子到处看病。

但是,当医生委婉地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 孩子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他们却听不进去,还是执着地认为,是孩子生病了,要千方百计把孩子的病治好。

这样的父母,你说他们不爱孩子吗?

他们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始终认为:是“病”导致孩子变成这样,而不是他们让孩子生了病。

03

“需要”问题的家长

走进医院门诊室里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家长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模式,或者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模式。

我们会格外看重问题本身,把问题当成了通向幸福生活的障碍,一心想要解决问题,却在无意中逃避了真正要面对的事情。

就像门诊室里的那位妈妈,一心想要给孩子治病,认为只要诊治出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再把病治好,孩子就没事了,生活就会恢复正常。

她看上去是那么焦虑,急迫地想解决问题,但恰恰是这种积极的努力,阻碍了她面对真正的问题——她借此逃避自己的改变。

她看上去很负责,实际上是借助解决问题,逃避了自己真正的责任。

我的公号后台,很多家长私信我各种问题。

有的很明显能看出来,在我之前,他们已经问过好多人了——我也知道,我不会是他们问的最后一个人。

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好像一直在寻找答案的路上,遇到一个人就拉住他问一问。找到一个答案,试一试,不管用,再找另一个,再试,再找……

他们爱孩子是真的,他们的焦虑也是真的,但是,这么找下去,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因为,他们需要这些“问题”。

只要一直处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他们就不用面对真正的问题——直面亲子关系,直面自己,做出真正的改变。

而且,虽然他们确实很焦虑,但焦虑中也隐藏着一些心安——

我都这么焦虑了,我为了孩子的问题心力交瘁,想尽了办法。

该做的我都做了,我还能怎样?

你们就不能指责我不负责任了。

这是一种很隐蔽的逃避。

因为,父母“需要”问题横亘在他和孩子之间,以免面对活生生的、真实的孩子——

他有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你得接受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还得看到自己的局限,改变自己,改善与他的相处方式。

这些,都太难了。

索性去解决问题好了——我只需要面对孩子的问题,而不用面对自己,面对孩子。

04

你在逃避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解读阿德勒思想的通俗读物,书中讲到了阿德勒的一个观点:

每一个你认为的“问题”,其实在潜意识里都有它的目的。

你之所以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给你带来了好处。你既然从中得到了好处,怎么可能真正去解决掉它呢?

所以,你所谓的想法设法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无意识地逃避——逃避你要面对的真正的任务。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女孩来到哲人的书斋,想要解决她的脸红恐惧症——她不敢和人交往,一和人说话就脸红。

哲人问她: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想做什么呢?

女孩说:如果不再动不动就脸红,她就去找心仪已久的男孩表白。

哲人很清楚地看到,如果真如女孩所愿,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脸红恐惧症,那么恐怕会无功而返。因为,女孩“需要”它——

正因为有脸红恐惧症,她才有理由不去表白。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她就要面对向男孩表白这件事,而她很担心会遭到拒绝。

对她来说,被拒绝无疑是个打击,是对自己的否定。

所以,只要还有“脸红恐惧症”,她就有理由说服自己不去表白。同时,她还会抱着“只要治好了病,我就可以去表白了”这样的想法,一直生活在幻想里。

她在用问题逃避她真正要做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逃避。

05

只要你不想,总有各种理由

所以,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痛苦万分、抱怨连连,你给他提建议、出主意,他却有各种理由说自己做不到。

不是做不到,是这个问题给他带来了隐形的好处,他可以就势躲在“总想解决问题”的状态里,以逃避真正的成长。

其实,你的潜意识知道你真正该做什么——你只是不愿意、不敢去承认罢了。

有多少人宁愿沉溺在努力的假象里,也不愿意直面懒惰的自己。有多少人宁愿挣扎在熟悉的焦虑里,也不愿意尝试陌生的不确定。

如果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

所谓的努力,都是虚假的努力。所谓的问题,都是表面的问题。

06

直面真正的问题

好多年来,我因为自己的拖延症耿耿于怀,一直积极寻找各种办法消除它,什么番茄闹钟,什么四象限,什么先吃掉那只青蛙……

我总想着,等我把拖延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行动派了。但是,方法找了不少,效果却很有限。

这让我很自责。 自责又在某种程度让我安于现状——我都已经“惩罚”自己了,我还能怎样?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把拖延症研究得那么透彻,这本身就是在拖延——迟迟不愿面对真正的工作。

看清了这一点,每当又想拖延,我就直接开始行动——绕过所有的内心戏,just do it。

就这样,我找到了化解拖延的有效方法。

不是解决了拖延,而是直面拖延背后你不愿面对的问题。当你开始解决这个真正的问题,拖延就不再是问题了。

拖延如此,教育孩子、亲密关系、自我成长,人生的课题,莫不如是——

真正的问题,不是显化出来的那些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你这里,你的心很清楚。

点亮“在看”,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妈妈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