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
一个家庭的晚餐餐桌上,小男孩粗鲁地对母亲大喊大叫,以讽刺的话语伤害母亲。
往常总是做调停的父亲,终于按捺不住,端起一杯水狠狠地泼在了儿子的脸上。
小男孩抹了一把脸,愤愤地说:“感谢你给我洗澡。”
当时谁能想到,这位叛逆且脾气暴躁的12岁男孩,就是未来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17次问鼎“世界首富”;连续23年稳坐“美国首富”头号交椅;2000年,他和太太梅琳达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从“世界首富”变成“世界首善”。
他是如何做到?又是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这位传奇人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近比尔·盖茨,从他的成长故事中探究教育的真谛吧。
1
自闭、叛逆的“怪小孩”
小时候的比尔性情古怪,有时沮丧,有时暴躁。特立独行的性格一度让他成为大家眼里的异类。
妹妹利比回忆说,“比尔有时候很坏”“他很古怪,他的朋友也都很古怪,他们有点书呆子气”。
比尔·盖茨的妹妹
姐姐克里斯蒂则说“我不知道他跟普通人的交流有多少,因为他太内向了”。
比尔·盖茨的姐姐
少年比尔不允许父母插手自己的生活,内向的他只喜欢阅读,常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妈妈玛丽并不理解儿子的做法,她担心儿子因为缺少社交而成为“问题孩子”,同时也希望儿子做些别的事情。
平日里,比尔的房间不够整洁,吃饭拖拖拉拉不守时,看书总咬铅笔头,这些“坏习惯”让妈妈玛丽煞费苦心。
对于妈妈的关心,比尔丝毫不领情,他觉得妈妈是“专制”,只希望逃离妈妈的控制,甚至还经常因为这些琐事与妈妈发生争执,一连好几天不说话。
比尔试图用不尊重、不服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不满。
妈妈的唠叨最后总是变成母子激烈争吵的导火索。每每这时,老盖茨就会充当和事佬,把吵得面红耳赤的两人拉开,将纷争平息下来。
矛盾的爆发在比尔12岁那年,在一次晚饭中,比尔和家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粗鲁地对母亲大喊大叫,以讽刺的话语伤害母亲。
往常总是做调停的父亲老盖茨,终于按捺不住,端起一杯水狠狠地泼在了儿子脸上。
比尔抹了一把脸,愤愤地说:“感谢你给我洗澡。”
是什么让这位12岁的少年如此叛逆?这还需要从比尔的家庭说起。
比尔·盖茨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老盖茨从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进入律所,而是选择回到家乡西雅图的布雷默顿镇,从委托代理人做起。
这并不是一份显贵的职业,他必须通过代理离婚案、酒后驾车案等琐碎辛苦的工作积攒经验。
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是银行家的女儿,也是美国联合慈善总会(the United Way)的领导者之一。工作之外,她要照顾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三个孩子。
比尔·盖茨与姐妹的童年照
出身富裕人家的玛丽曾是一名运动员,她学习刻苦,高中和大学都是学校里的高材生。
有了孩子之后,玛丽不仅要求比尔兄弟姐妹三人努力学习,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运动,学习各种乐器。
日常生活中,玛丽也时时将自己接受过的思想灌输给儿女,比如衣着要整洁,守时重信,必须具备优良的谈吐和社交能力等。
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
“她是最忙碌的家长,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高”,妹妹利比说道:“她不仅关心我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而且还关心我们在公众面前的表现,让我们变得大方”。
玛丽的旧照
大部分的时候,年轻的比尔都照做了妈妈的要求。但随着比尔年龄的渐长,他与妈妈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泼水事件”。
2
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为律师的老盖茨,鲜有此般不冷静的举动。
事后,老盖茨夫妇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矛盾如果不解决,久而久之肯定会影响他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面对孩子的倔强与叛逆,他们并没有单方面训斥比尔,而将这件事当作所有家庭成员的问题。
不久,比尔一家人都去进行心理咨询。
比尔·盖茨姐姐
比尔询问心理医生:“我在跟父母吵架,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心理医生建议老盖茨夫妇,比尔这样做是为了反抗父母对他的控制,且他们的儿子也终将会赢得这场“独立战争”,所以最好的做法是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
老盖茨夫妇听了医生的建议,他们意识到, 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
“时代不同了”,老盖茨说道,“他不必像我小时候那样需要在各方面谨慎小心”,“我和玛丽都在老式的家庭中长大,后来我们才发现这种教育并不适合比尔”。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
老盖茨与玛丽去参加教会举办的父母培训班,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育儿知识和方法。
他们开始改变自己,不同于老派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顺从性,开始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去包容和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方式。
3
永远支持孩子
不限制孩子的梦想
在征求比尔意见后,老盖茨夫妇将他转学到西雅图的一所私立中学——湖滨中学。这里以自由闻名。学校里的各种协会和兴趣班让孩子们得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也是正在这个时候,比尔开始意识到,“我不必再在父母面前证明我自己,我必须开始思考该做些什么向世界证明我自己”。
当父母不再控制孩子,孩子也就不必跟父母较劲,而能将能量用于发展自己了。
比尔·盖茨童年照片
上个世纪60年代,教学理念前卫的湖滨中学,率先开办了电脑课。13岁的比尔因为数学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被招进了湖滨中学的“程序员小组”,接触到了日后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计算机编程,还结交了后来一起创业的伙伴——保罗·艾伦。
此时,13岁的比尔开始表现出之前少有的独立。
很多个晚上,比尔将自己沉浸在华盛顿大学可以免费使用的电脑上。
高中时期的比尔与伙伴保罗不分昼夜为学校400名学生编程课程表;到华盛顿州温哥华的一家水利公司解决系统计算机化的问题,为此还休学一个学期;后来他们又一起开发了一个用于统计交通流量的计算机系统。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
比尔在敲击一行行代码中找到了心中的热爱和自信。意外的是,这个大家眼中古怪、内向、甚至目中无人的孩子,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好转。
1973年,比尔·盖茨在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当时的满分为1600分)中取得了1590分的成绩,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
进大学以后的比尔,除了计算机,对什么课程都不感兴趣。大二时,他看到杂志封面上一台成为传奇的电脑,他明白“革命已经开始,没等我们”。
于是,比尔向父母宣布,他要从哈佛辍学创业,以“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等到他从哈佛毕业时,将“错失改变世界的良机”。
老盖茨夫妇并不清楚孩子口中的“机遇”是什么。
“得知这个消息,玛丽比我还揪心”,老盖茨表示,“我们和其他父母一样,仅仅是想让孩子得到一个大学学位”。
可是,既然孩子做出了决定,老盖茨还是咬牙表示尊重儿子的选择,还鼓励儿子“为了梦想,要做到最好”。
1977年,比尔·盖茨正式从哈佛退学,搬到了新墨西哥州创立微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开始大手笔地书写人生的辉煌。
比尔·盖茨早期创业视频
1986年,比尔将微软搬到西雅图。老盖茨夫妇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持儿子的事业。
妈妈玛丽给比尔请来一位保姆,为儿子打扫房间,确保比尔在出席重要会议的时候能有干净的衬衫。
比尔·盖茨与母亲
善于交际的老盖茨则从自己的律师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帮儿子打点公司,寻找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加入微软董事会。
1980年,老盖茨帮忙儿子说服鲍尔默放弃研究生学业加入微软,鲍尔默后来成为了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除此之外,老盖茨的律师事务所后来成为微软的代理律师事务所。
比尔·盖茨与父亲
微软计划上市时,比尔一直担心上市可能会让员工分神。在父亲老盖茨的帮助下,比尔最终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后来微软的成功上市也让比尔成了亿万富翁。
4
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
在为人父母方面,老盖茨夫妇并非天赋异禀,超人一等,他们和普通的父母一般,只想尽心尽力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
老盖茨在《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中提到:
“像其他父母一样,有时我担心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胜任能力。发生了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那些我并不明真相的事情。”
比尔童年时期的叛逆与父亲的工作忙碌,妈妈的严苛管理都有关系。
幸运的是,老盖茨夫妇意识到问题后,不是责怪和改造孩子,而是虚心学习如何做父母,迅速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然比尔可能真的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问题少年”而已。
比尔的姐姐回忆说:“我觉他变成现在这样,跟我父母有很大关系”。
老盖茨将如何成为真正称职的父母,当作是今生所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
他认为,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好榜样。
不仅如此,谦逊的老盖茨认为,孩子是父母生活的老师,“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学习到很多东西,是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完善生活”。
2005年,老盖茨在一次演讲中调侃:“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比尔·盖茨与父亲
2020年9月14日,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因阿尔兹海默症在家中安详去世,终年94岁。
比尔在推特发文悼念逝世的父亲:“我父亲才是‘真正的’比尔•盖茨。他是我想要成为的一切,我每天都会想念他。”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发文悼念父亲
如果说,父亲是孩子心中的英雄,那么老盖茨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
5
每个孩子都是比尔•盖茨
看完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也许不少父母会慨叹:没有人家父母的实力,养不出那么优秀的孩子。
但现实却是即使孩子如比尔·盖茨般聪慧,也还是会问题连连,也有让父母棘手的方面。
养育出世界首富的盖茨夫妇,也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充电的,毕竟为人父母本来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如同老盖茨所说:“尽管我们的文化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差异,但我依然认为,我们的生活多半是相似的,并且是以同样有趣的方式进行着。”
比尔·盖茨与父母的合照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每个孩子都是比尔,但不是每个爸爸都是盖茨。正确的家教,可以让孩子成为“比尔·盖茨”。错误的家教,会将“比尔·盖茨”断送。
尹建莉老师也在微博中分享过一段话:
父母的财富、学历、地位、为孩子选择的学校等等,像一只碗,有的昂贵有的便宜。
父母的修养、学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及细节等,像碗中的饭,有的营养好有的营养差。
决定孩子健康与否,是取决于碗还是饭,大家都清楚。同理,把养儿育女的力量应该用在哪,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餐具重要,饭品更重要。用对力,任何家庭都能养育出健康出色的孩子。
比尔•盖茨的父母尚且活到老学到老,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自我完善,只是原地嗟叹呢?
作者:思远,尹建莉父母学堂(微信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国最具影响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帮助千万家长轻松育儿,从知道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