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正在蔓延,看了5000条青春期孩子的留言,我陷入了沉思

亲子   2022-05-10 05:27:13  

作者 | 主创团·李早早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

ID | xdfjtjy

前几天,在知乎亲子板块看到一个热议话题:

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

底下有两万多条回答,全是孩子的“控诉”:

“父母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凭什么指望孩子学会体谅家长?”

控诉父母的自私、冷漠、专横,以及父母给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孩子已经长大,父母却还未学会放手。

毁掉青春期孩子,就是和他硬碰硬。

知乎高赞作者Pity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妈去澳门给我带了个包,但我却因此事彻底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是,妈妈在微信上发了两个包,我都拒绝了。

原因是我不喜欢这个牌子,更重要的是我有密集恐惧症,而这个包上有密集的亮片。

我耐着性子一遍一遍说:我不喜欢,不要买。

在我拒绝了无数遍后,妈妈还是买下了。

并回了一句:“这个包很好看,你喜欢的,回来就背上。”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不领妈妈的好意,不懂得考虑妈妈的感受。

但事实是,我已经22岁了,但却长期被妈妈这样的好意折磨着。

从小到大,所有的事都要违背我的意志,哪怕是一个包我都没有权力选择。只要是妈妈喜欢的,我就必须喜欢。

比如说我非常讨厌喝粥,但妈妈却和爸爸说我最喜欢喝粥了,还让爸爸一定要给我做。

我拒绝喝,她大发脾气,就说我作。

朱莉在畅销书《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有一段话: “你为孩子横刀立马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受害者。你传达给他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够强大,你自己不能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介入来替你处理。”

外部控制和指责的力量越大,孩子所有的力量就都会用来保护自己。

心理专家认为,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从最开始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性格、心理都出现独立意向。

此时的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渴望独立,被父母尊重认可。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中,里面记录了中国“虎妈”晓菲和儿子何家进。 在儿童智力竞技节目《天才儿童》中,年仅11岁的何家进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绩,被称赞为“小天才”。

他拥有超群的记忆力、心算能力。

在老师眼里,何家进全面优秀,小提琴、弹钢琴、橄榄球样样精通,学习成绩也特别好。

然后这样的优秀孩子,在测试中因为压力太大,彻底崩溃无法上学。

英国媒体的报道一边倒地批评何妈:苛刻、逼孩子压力大。

甚至批评中国“虎妈”教育,这样教会的孩子以后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什么都做不好,也就是高分低能。

在纪录片里,孩子喜欢编程,她却让孩子学医。对孩子的人生规划,特别苛刻。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 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感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真正的爱孩子,并不是给得越多,就能得到越好的结果。

真正的爱,它不会让孩子产生阴影,让孩子想要逃离。

真正的爱,是引导他向上生长,成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乐观的人。

陪伴但不越界,是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的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另外,还有72%的年轻人表示,不会和父母沟通情感问题。

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曾发布《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报告》,报告指出:

有40%中国人不懂表达爱。尤其是大部分由父母亲主导的中国式家庭,早已患上“家庭情感表达尴尬症”。

小时候,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青春期后,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父母的过多管教控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小欢喜》里的英子妈妈,为了孩子辞掉高薪工作,变着花样炖粥煲汤。孩子每次成绩烂记于心,为孩子绘制成绩波动曲线。

但她这种带着控制情绪,自以为是的好,却把孩子逼上了极端:“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就像《小舍得》里的子悠妈妈,打着“一切为了孩子”旗号,给孩子选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路。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列举了12种阻碍沟通的回应方式,分别是:

命令、威胁、指责、说教、争论、分析、建议、赞美、安慰、嘲讽、追问、转移注意力,并把它们形象地称为“绊脚石”。

养孩子不是捏橡皮泥,任由家长揉捏成我们期望的样子。

教育不是工厂铸件,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生产模式。

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旁观者,但并不是策划者。

BBC访问了2000名1946年前后出生的人,探究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父母过度的关心与控制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身份认同。

心理学家曾说:“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被父母当成“成年人”,当成一个朋友那样平等的身份去沟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新型不孝”这个词,它指的是:一些父母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不计付出、不求索取、事事代办,结果孩子却不领情,甚至感到厌烦。由此,父母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甚至觉得孩子“没良心”、“不懂事”。

父母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对待孩子会特别保护,以为这样能让他们少走弯路,以为这就是自己爱孩子的方式。

殊不知,这样的爱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无形中“废掉”了孩子自己为自己人生做选择、负责任的机会,也让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父母接纳、认可,甚至产生很多挫败感和无力感。

父母还在原地,但是孩子早已成长。

这就叫: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一来二去,矛盾也就产生了。

就像贾平凹在《父与子》一文中所说:“做父亲的都希望儿子像蛇蜕皮一样的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相当愿意像蝉脱壳似的裂变。”

天下间,再也没有比养孩子这件事,更有机会看清自己的了。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是羁绊,也是割舍。彼此间相互依靠,却也相互独立。

养育孩子是一场向内心深处的探索,它值得每个人在这条路上不停探索、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真正的好父母,不是无微不至,不是有求必应,而是用爱与智慧,成为孩子正道人生的领路人。

真正高级的父母,都学会了对孩子做减法。

(1)减去过度关注

过度关心的父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直升机式父母”。他们仿佛像个直升机,在孩子脑袋上方盘旋,希望能牢牢关注到孩子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细节。

他们往往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从而剥夺了孩子向外界探索的信心与能力。

神童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2岁掌握1000汉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便考入大学。

但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到了高中还需要父母喂饭,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最后,被中科院勒令退学了。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就丧失了自我的能力。

父母的本意是保护孩子,但如果因为过度关心让孩子失去自我和自由,那其实就

是最大的伤害。

在《不好说,特想听》节目中,也有这样一个例子。27岁男孩天天,被妈妈偷看日记、安装摄像头、偷偷跟踪。

妈妈说这是对孩子的保护,但孩子却因此对妈妈特别怨恨。

孩子的路,就让他自己走。

哪怕会摔倒、会受伤,也得让他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因为不放手,孩子可能永远都不会走路。

(2)减去过度干涉

电视剧《心居》里,最让我心疼的就是官二代女孩葛玥。

买房子、买家具全都是父母挑选的,就连丈夫都是父母选择的。

初看剧,我们也许会觉得这是个特别幸福的女孩。

然而,父亲出事后,丈夫顾昕便开始“不管不顾”了。 因为从结婚开始,岳父母对结婚事宜、生活的干涉,就被他打心里认为是岳父母看不起自己。

到后来,为了家庭,她从公主沦为保姆。

婆婆百般刁难、责骂,她不但不介意,反而去讨好婆婆。

丈夫和初恋扯不清,出轨别的女的,甚至连她怀孕产检都不愿意陪着。

但即便这样,她也选择了原谅,甚至苦苦哀求丈夫爱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原本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孩,但因为父母对孩子生活的过多关注和干涉,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的判断。

溺爱不是爱,那些没主见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无法拥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父母替孩子走过的路,将来都可能会成为未来绊倒孩子的坑。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过多干涉、包办孩子的生活。

(3)减去过度否定

英国BBC有部纪录片叫《Up》,记录了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

这位小朋友超级可爱,在生活里自信开朗,梦想是去牛津读书,长大当宇航员。

然而,因考学失败,父母各种不堪的语言否认打击他。

他开始变得特别不自信,甚至对自己自暴自弃。找了份搬运工的工作,后来得了精神疾病。

心理学上有一个“暗示效应”,说人会无意中接受其他人发出的信息,从而做出与信息相对应的反应。

就像《以家人之名》的齐明月:明明特别优秀的女孩子,但却特别自卑。

原因是不管做什么,妈妈都爱否认打击她。

比如考第二名,妈妈就会批评她。买个衣服妈妈会说她眼光不好。

全球畅销书《原生家庭》一书说: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如果父母常说“你真蠢”、“你不行”,时间久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

最后孩子真的就长成了父母讨厌的样子。

很喜欢《奇葩说》中陈铭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就像电影《了不起的老爸》里,体力不支的老爸把手中的陪跑绳甩出去,对着儿子喊道:

“快跑,沿着白线跑,跑赢你自己。”

人生的跑道上也是如此,若父母抓着跑绳不放,摔倒受伤的只会是彼此。

唯有放手,才能让孩子跑得更远。

作者简介:李早早,90后职场妈妈。太阳能维修,月亮能更换,我唯爱人间烟火。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 The End ·//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孩子 留言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