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爱宁子
近日,微博上一则话题让网友吵翻天了。
起因是杭州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中表明:
教师要保护学生隐私,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优劣对比。
学生“成绩排名”属于个人隐私吗?
对此,专家表示:
按教育部的规定,成绩可视为隐私,可实际操作却不现实。
小学阶段由于很多地方中学并非考试入学,学校基本还可以做到不公开成绩排名,
但中学阶段如果学校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学生家长可能会害怕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影响对中考、高考的规划。
于是,针对“学生成绩排名应该公开吗”这话题,网友吵了起来:
“成绩不公开考什么试?”
“成绩算哪门子个人隐私?没有横向对比哪来进步驱动力?”
“不赞成公开。一边喊素质教育,一边公开成绩排名,不矛盾么?”
“支持不公开,学生只需要自己了解自己的排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大多数的人还是支持公开成绩排名的。
而那一部分不支持公开成绩排名的家长,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1
你以为保护的是孩子,
实际上是保护你的虚荣心
在反对公开成绩排名的人群中,有一个这样的观点:
“学生成绩不应该公开,孩子都是比较敏感的,成绩公开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戳伤积极性。”
这是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的,可是,公开成绩真的会打击孩子吗?
记得一微信群里曾有人问:作为家长,最害怕什么?
其中有人回答:最害怕的是孩子的成绩单。
看到高分数,父母的脸都笑成了花;
看到低分数,父母血压开始升高,各种低落、愤怒的情绪开始泛滥。
这个成绩单就像变化无常的天气,一时阳光灿烂,一时狂风暴雨,让家长变得神经兮兮的。
我的闺蜜就是这样的状况。
最近,闺蜜说自己快要被二年级的儿子气疯了。
儿子期中考试语文考了83分,看到成绩单时,闺蜜开始莫名生气。
她忍着怒气问儿子,考了83分是什么感觉?
儿子笑嘻嘻地回答:“我觉得挺好的。”
一句话,让闺蜜彻底失控了,她大吼道:“考了83分,还好意思笑?”
儿子也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句:“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发脾气?83分我也不觉得丢人。”
一句话,让闺蜜呆住了,原来孩子真的不在乎分数的高低,反而一直是自己在“苦苦相逼”。
这像极了我们大多数父母,孩子成绩不好,我们便各种指责、逼迫。
其实,归根到底,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
从小到大,公布考试成绩一直是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
孩子一直是置身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中,所以他们并不会特别排斥(个别心理非常极端的孩子除外)。
反而是我们大人,总把“面子”凌驾于“爱”之上。
孩子成绩优秀,我们感觉有面子;
孩子成绩糟糕,我们感觉“丢人”。
所以,我们总是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其实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虚荣心。
殊不知,虚荣心越膨胀,越容易过度保护,而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弱,甚至掉入深渊。
2
父母无法永远保护孩子,
孩子要面临现实的竞争压力
爱之深,护之切。
父母担忧成绩排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保护真的不现实。
人只要生存在这个世上,就无时无刻不在竞争。
而且这个世界的竞争,残酷到你无法想象。
即使是在校园里,也是满满的竞争。
比如初中升高中的录取率。
根据大数据显示,深圳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率,已经从47%下降到45%;
西安高中和技校的录取比例也由6:4调整为5:5;
陕西宝鸡发布了“中考复读禁令”,确保普通高中和职高6:4的录取比率;
河南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已低到5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一不宣告着:
中考比高考还难,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所以,一味地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竞争,其实不仅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更不现实。
就像不愿意公布成绩排名一样,无疑是掩耳盗铃。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
小学成绩可以不排名,那中考、高考呢?也可以不排名次吗?
还有,以后进入社会,更是会处处有竞争,处处有排名。
这些,孩子是统统逃不过的。
一个人从小不适应竞争和适当的挫折,就犹如温室的花朵,一旦遭遇风雨,便会被折断。
所以,与其一直小心翼翼保护着孩子,让其逃避竞争,不如从小就培养其抗压能力,以及提升自我的能力。
公布成绩,其实只是孩子现阶段成绩的一个客观呈现。
孩子成绩差,家长也没必要觉得丢脸或加以指责,
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引导其改变学习方式,查漏补缺,这何尝不是更好的保护呢?
3
放下面子和焦虑,
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姐姐从小成绩优异,曾经梦想的大学是中大,可惜与之失之交臂。
后来生了孩子后,她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个想法:以后大学考中大。
孩子在她“狠妈”式教育中,压力一直很大。
一次,因测验成绩不理想,姐姐埋怨道:“你这个成绩,将来怎么考中大?”
顿时,孩子爆发了,大吼道:“你就知道要我考中大,你有没有想过我有多难受?”
看着一向乖巧的儿子哭了,那一瞬间,姐姐才发现,原来孩子这么痛苦。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中国家庭大多陷在一个死循环里,
父母总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
而孩子因为承载了父母过高的期望,被父母不断侵蚀边界,活得很累,常常迷失了自我。”
寥寥几句,却概括了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以及孩子的痛苦。
我们曾经当不了学霸,就希望孩子是学霸;
我们曾经考不上的大学,就希望孩子能考上;
我们过不上曾经梦想的生活,就希望孩子能过上。
多少父母,总是这样以爱之名,对孩子苦苦相逼,实则满足自己的私心?
知乎上有人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最大的谎言吗?”
有一个回答让人醍醐灌顶: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
董卿说:“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去做什么样的人。”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学识修养、格局和三观都会对孩子影响深远。
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首先让自己成长起来。
就像安徽状元董吉洋,当他不想看书时,父母什么也没说,只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
看到父母都在在看书,董吉洋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还有陕西那位49岁的父亲,陪儿子上考场,儿子顺利考上大连医科大学,他也成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
这群父母,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最好的一堂课。
原来,理智的父母,是从不炫耀孩子的,而是以身作则,并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鼓励。
如果焦虑孩子的成绩,就陪他学习吧;
如果想指责孩子,就多陪他聊聊吧;
如果感觉对孩子失望,就给他一个有力的拥抱吧。
当你放下面子和焦虑时,会发现,曾经羞于启口的成绩,它并不能代表一切,
也不代表孩子未来的前途,它只是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水平和该努力的方向。
因此,不纠结,不焦虑,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父母只要在身后看着就好。
最后,让我们一起点亮【在看】,分享出去,都能成为不骄不躁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他更多爱的滋养,让他更勇于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作者:爱宁子。来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说旗下的亲子教育号,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