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我和当米妈的分工也出现了不同:每天催作业的是她;逼着孩子洗澡的是她;从被窝里把孩子拉出来的是她……回家给孩子讲故事的是我;出差往回带礼物的是我;偶尔早回家和孩子滚在一起的是我……
不知不觉地,两个女儿更“听我的话”了。
爸爸在女儿眼里确实很有权威,所以发挥好爸爸这个角色的作用,很重要。
(ID:kaishujianggushi)
前几天,谢娜的一则微博视频,引发网友热评。
视频里,奶爸张杰正耐心给女儿讲故事,夸张的语调、搞怪的变音,魔性的笑声,逗得女儿咯咯直笑。
即使没画面,听声音都能感受到爸爸对女儿浓浓的爱。
自从成为父亲,张杰就被网友戏称为“宠女狂魔”:
孩子还未出生,他就把对孩子宠溺的想象写进歌里,一首《Precious》,满屏的父爱。
谢娜生产的那段时间,张杰推掉所有通告,专心陪伴妻子和女儿,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满分。
上综艺,他还被嘉宾调侃:“怎么当了爸变傻了,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女儿。”
只要谈到女儿,张杰就收不住话匣子。
说自己最近变黑了,是因为常带女儿逛公园晒的;
还透露自己常制作一些歌,专门给孩子洗澡、郊游的时候听;
未来还准备给她们录一整张唱片……
连谢娜都怼张杰说,很吃醋!
以前,妈妈要去上班,女儿都会依依不舍;后来,女儿“无情”地说:“妈妈,你去工作吧,有爸爸陪我就好了~”
张杰回“怼”说:这是幸福的“嫉妒”啊。
对妈妈而言,“不缺席”的丈夫是她育儿路上最大的依靠;对女儿而言,“不吝惜”陪伴的爸爸,是她成长路上最甜蜜的回忆。
《爱的艺术》中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在女儿人生的各个阶段,陪伴她、保护她、教育她、引导她,成为开启她未知世界的那个领路人,是爸爸的必修课。
1
5岁前,带女儿“放飞自我”
前两天,好友诉苦:“妈妈陪娃玩一天,抵不过爸爸陪娃10分钟。”
比起妈妈们看书、讲故事这些常规带娃方式,孩子更喜欢爸爸们的“不按常理”出牌。
国外有个爸爸,因为带女儿“疯玩”火了。父女俩在一起的每一帧画面,都搞笑而温馨。
他们时而变成“猴子香蕉组合”
时而化身“老奶奶和小孙女”
“休闲的家庭妇女”✖️ 2
“贵妇喝下午茶”,太放飞自我了
女儿天真烂漫的笑容中,藏着父亲对她的无限宠溺,这样“自毁形象”的陪伴,也只有爸爸才能玩出精髓。
世卫组织有研究说:
“平均每天和爸爸相处两小时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因为在家庭教育中,男性拥有的坚韧、大胆、果断、豪爽都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曾经,一则“90后奶爸带4岁女儿从东莞骑行去拉萨”的新闻,一夜刷爆全网。
这位爸爸,为了带女儿玩遍“千山万水”,煞费苦心。不但亲自绘制地形图,更专门为女儿定制了小拖车,带齐了各种装备上路。
青海湖边看过“海”
油菜花田里看过春天
皑皑雪山里感受大自然造物的力量
女儿在爸爸的牵引下,开启了另类的“玩乐之旅”。父女俩历时71天,跨越4000公里,最终抵达终点站。
这一路不容易,但有爸爸的陪伴,女儿连梦都是甜的。
陪娃的过程中,比起妈妈们的小心翼翼,爸爸们更愿意培养她们的冒险精神,多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激发她们的探索欲。
2
10岁前,教女儿一项运动
比起男生天生爱“动”,日常生活中,多数妈妈会忽视女孩的体育锻炼,总觉得女孩就该文静。
未必是女孩天生不爱运动,很多时候是父母人为强化了孩子的性别差异。在鼓励女儿参与挑战,激活女儿“运动细胞”这些事上,爸爸们优势明显。
抖音上有位爸爸,因教女儿打拳“太走心”,圈了大波粉。
这位宝爸外号牛哥,为了提升6岁女儿喧喧的身体素质,他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女儿当拳击教练。
视频中的他身材魁梧,但对着女儿,却总用搞怪扮丑的方式,逗女儿出击。
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他更“身先士卒”,主动被女儿打得落花流水。
日复一日的练习后,小小年纪的喧喧,以出拳快、准惊艳了众人。
一期综艺节目中,牛哥分享他的教育成果,他说:“教女儿打拳,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她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她胆子变大了,抗压性更强了。”
主持人问喧喧:“打拳苦不苦?”
喧喧认真地说:“苦啊,可我从没放弃过。”
爸爸常带女儿体育锻炼,不但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能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让女儿学会坚持。
3
青春期,教女儿正确和异性相处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最让父母担心的是“情感叛逆”。
如果有天,你上高中的女儿对你说:“我喜欢的一个男孩今天心情不好,他想让我晚上陪他。”
你会怎么做?暴跳如雷;扇耳光;把她关在房里…
显然,这些都不能让女孩真正妥协。
网上看到一个爸爸的做法,温暖而有力量。这个爸爸,把“早恋”的女儿拉到一旁,耐心地和她聊天。
爸爸问:“你很爱那个男生吗?”
女儿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觉得他们比你们更懂我。”
爸爸接着说:“对一个人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为喜欢的人付出没什么错。但爸爸也是男生,如果我是他,我是不会让一个17岁的女孩大晚上出门的,因为这个要求不但过分,而且晚上出门很危险。”
看着爸爸温和而又坚定的表情,女儿若有所思。
爸爸又说:“如果这个男孩的父母也安慰不了他,他需要朋友倾诉,爸爸陪你一起去,说不定我们也能成为朋友,下次他不开心可以找我。”
女儿听了爸爸的话,父女俩还一起商定了很多异性相处时不可触碰的“雷区”。比如几点前一定要回家;不可以单独喝酒;不一起去陌生的地方等等。
对青春期的女孩来说,父亲的影响比母亲要大,因为女孩可以从父亲身上找到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一个缺乏父亲陪伴和引导的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从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寻找父爱,稍有不慎,就会丢失自己。
父亲高大、温柔的形象是女孩青春期重要的保护伞。
4
成年后,教女儿正确的婚恋观
对女儿来说,父爱是世上唯一不计回报的来自异性的爱,父亲的形象与行为会直接影响女儿对未来伴侣的选择。
知乎上看到一个女孩提问:爸爸看不上的男孩,能嫁吗?
女孩小月,用亲身经历给了答案。
小月到了适婚年龄,便把男友带着见父母。席间,男友一直自顾自地点菜,完全忽视小月不吃辣的习惯;更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取得的工作业绩,对小月的工作指手画脚……
这顿饭,成了男友的个人专场秀,半点没小月说话的份。
小月的父母为了女儿的面子,忍着把这顿饭吃了。回到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到底喜欢他什么?”
小月说:“他工作出色,有时对我也挺好,而且我确实也到了结婚年龄。”
父亲说:“一个人工作业绩再优秀,也掩盖不了性格上的缺陷。谈了一年多,都不知道女友吃饭口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怎么能指望他给你幸福?结婚不是凑活,别勉强自己。”
听完父亲的话,回忆起日常生活中,父亲为母亲付出的点滴,再想到男友的独断专行,小月决定给自己一个“结婚观察期”。
小月和男友最终分手的导火索,是一顿饭。
那天上午,小月和男友说起她肚子不舒服,可到了餐厅,男友依然全点了自己喜欢的辣菜。
小月一口没吃,看着男友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平静地提出了分手。
小月说:“爸爸说的对,如果恋爱时我都处处迁就,那婚姻只会把剩下的耐心消磨殆尽。”
有时候“老人言”也是“肺腑箴言”。
电影《剩者为王》里,关于女儿的婚姻,老父亲有段催泪的台词:
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她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疯言疯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想着要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去结婚,昂首挺胸的,要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有一天就突然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说,爸你看,我找到了,就是这个人,我非他不嫁。
父亲的言行,是女儿未来幸福的指路明灯。
别轻易让女儿“缺课”,毕竟成为父女,就只是这辈子的事。
愿天下的父亲,都能努力让女儿感受到这几种爱的教育。
*作者:麦小麦,90 后宝妈,教育事业爱好者,管理硕士在读,爱生活、爱写作,用文字和你一起聊育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