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父母觉得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
与其一张嘴就让孩子厌烦,不如学习一下和孩子愉快沟通的技巧吧。
许久之前,我跟孩子爸一起看过一个于谦的综艺。
当被问道:“你最怕你儿子跟你说什么?”
于谦说:“我最怕他什么也不说。”
于谦透露,自己每次问儿子:“学校生活怎么样啊?”
儿子的回答永远就是:“挺好的”、“就那样”,剩下的再没其他话可说了。
于谦也是无奈:“这个是我最害怕的,因为你不了解他,也开始进入不了他的世界。”
还真没想到,在台上“句句珠玑,侃侃而谈,啥梗都能接”的相声皇后,在儿子面前竟然怕“冷场”。
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中学生首选“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比例为57.54%,小学生为42.89%。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和父母越无话可说了呢?
不是孩子越长大越跟父母无话可说,而是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话语权
。因为,有些父母太过强势,总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说的去做,还喜欢安排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可能也表达过自己的见解,但每次都会被父母否决,时间久了他们就对个人想法绝望了。反正说不说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又何必浪费口舌呢?
所以,父母们如果发现孩子越长大越跟自己无话可说,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太强势,不懂得尊重孩子,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是,那就是自己把孩子推远了,就别怪孩子不理你。
孩子正嘎吱嘎吱地吃着炸薯片:“妈妈,薯片真好吃!”
“那也别光吃薯片这些没营养的了,多吃点鱼,吃鱼更聪明!”
孩子兴冲冲地跑过来:“妈妈,我发现了一块特别奇怪的石头,你看像不像乌龟。”
“在哪儿弄的啊,脏兮兮的,扔了,赶紧回家洗手吃饭去!”
孩子把腿磕破了,抱着腿疼得直哭。
“我说什么了,让你慢点,看着点,不听吧,这下知道疼了吧,长记性了吧!”
就这场景,熟悉不?
事实上,我们只“听”到了「没营养、不卫生、急于评价、讲道理、解决问题」,就是没“听”到孩子。
我们总是「来不及」听完孩子分享的趣事,就「等不及」告诉孩子你想传达的内容。
真正的听,是一种简单的,单纯的接纳。
就像台湾心理咨询师周志坚博士所说:
“我们必须把自己“变成五岁的孩子”,用一颗“赤子之心”进入生命,它是情感的、灵性的、直觉的。”
说白了就是,不带有任何评判去倾听,心理学叫“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听进去」。
但是,你只想表达自己,甚至强迫孩子接受你的观念,天儿都没法儿聊,谁又愿意听?
当孩子的感受总是被否认或者忽略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难过和愤怒,信号也就自动断开了,慢慢就不说了。
如果你“听对了”,完全理解了孩子的心思,信号就连上了,也为进一步沟通创造了条件。
所以,我们总抱怨孩子不和我们说,可事实上孩子曾经不止一次开过口,是我们堵住了孩子的嘴,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纵使你有再多的爱,孩子也接收不到了,纵使孩子有多么想说,也就说不出口了。
原因之二——大人不会说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亲子对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同时,她还写出了「十大娃希望你闭嘴」的场景。
这么说吧,1、4、5、9、10我全中了~
聊天,其实是父母和孩子最简单的相处方式,是一种爱的双向输入输出。
跟孩子聊天的技巧,其实就是减少「用力」,克制你那克制不住的表达欲和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