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汇总来了

教育   2022-08-19 11:55:13  

  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勤工助学、校内资助……

  为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起了解

  ↓↓↓

  入学前

  国家助学贷款

  金额: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

  期限: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在校期间(包括因病休学)利息由国家承担。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向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咨询办理。

  (小提示:同一学年内,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只能选择申请办理一种类型的国家助学贷款)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金额: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范围: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

  咨询部门:当地县级教育部门。

  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

  教育部:010—66097980、010—66096590

  受理时间:9月15日前,每天8:00—20:00(含周六、日)

  “绿色通道”

  全国所有高校都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使没有筹齐学费,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入学后

  国家助学金

  金额:平均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000—45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

  资格: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300元)。

  (小提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学费、住宿费,还有生活费补助,因而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金额:每生每年5000元。

  资格: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

  国家奖学金

  金额:每生每年8000元(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奖励6万名。

  资格:

  •   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特殊学制的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层次确定参与相应学段的国家奖学金评定);

  •   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均位于前10%(含);

  •   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在前10%~前30%(含)的学生,其他方面表现突出。

  (小提示:会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哦。)

  勤工助学

  岗位: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学校公共服务等为主。

  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寒暑假可适当延长。

  固定岗位按月计酬: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

  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12元人民币。

  校内资助

  学校利用事业收入提取资金以及社会捐助资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学费减免等校内资助项目。

  临时救助

  加大对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的救助帮扶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临时救助等相应帮扶措施。面对疫情,多所高校和省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疫情防控专项生活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申请、隐形伙食补贴等,不少高校提供暖心物资和心理援助

  毕业后

  去入伍当兵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原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去基层就业

  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去当乡村教师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师范生,在校期间不用缴纳学费、住宿费,还可获得生活费补助

  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两年内,可按规定转入公费师范专业,高校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有意报考地方公费师范生,以及中西部省份地方师范院校招收的“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学生,可向相关院校进行具体咨询。

  即将开学

  各位准新生们还有什么问题想咨询?

  评论区等你~

  来源: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汇总 政策 高校 学生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