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美元!美国决定推出历史性刺激计划,影响是什么?

财经   2020-03-28 12:48:35  

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正式通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并获得签署生效成为法律,叠加上之前的量化宽松,自此,美国的货币刺激计划,财政刺激计划已经正式成形。

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主要内容如下:

我们把上面的清单整理一下,美国经济刺激法案的要义主要是四点:一是给中低收入居民直接发放现金,刺激消费。二是为受疫情影响大的企业提供贷款。三是政府拨款用于支持医院医疗和药品储备。四是提高失业者救助金。

除此之外,美联储的印钞机也开启了大把撒钱的模式,3月23日晚,美联储宣布当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的国债和500亿美元的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同时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也意味着美国开启了没有节制的印钞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还决定,进一步支持向大型企业发放信贷,设立第一市场公司信贷工具(PMCCF)和第二市场公司信贷工具(SMCCF)。这相当于当企业缺钱的时候美联储可以直接“印钞”给企业

根据美国方面公布的数据,美国本轮经济刺激计划资金高达6万亿美元,相当于42万亿美元左右,堪称历史最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货币政策主要管是“印多少钱”,财政政策管的是“花多少钱”。本轮货币宽松和财政宽松意味着美国既要印钱,也要花钱。

对于美国来说,货币宽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印钞,二是降息,前者是让市场上的钱更多,后者是让市场上的钱更便宜。我们知道疫情蔓延后,美国股市、美国经济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流动性匮乏,美元短缺。二是企业业绩大幅下跌,甚至破产(消费、投资受重挫)。

之前,美股暴跌,美元升值,金价遇挫,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上面两点,后来美联储宣布无限量印钞,直接向企业印钞提供流动性,美联储与澳大利亚、韩国等进行货币互换等解决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近期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美国新冠疫情愈演愈烈,失业人数也在大幅攀升,但本周美股经过4次熔断之后,出现了历史最大单周涨幅,这说明,美国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已经得到缓解,市场最恐慌阶段已经过去(主要标志是美股止跌、美元回落、黄金反弹)。

可以说货币政策主要解决美国市场流动性问题,而财政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尽管美国流动性问题已经得到缓解,但是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没有看到明显遏制住的迹象。那么接下来,美国做了两件事,一是控制疫情,二是刺激经济。

美国是一个消费国家,消费在经济当中的比重占到60%-70%。美国给居民发放现金,可以刺激消费,给企业提供贷款可以避免破产,避免更多员工失业。

之前中国的做法是通过把控制疫情放在首位,宁可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也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美国的做法是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刺激经济,结果我们可能看到,疫期期间美国经济受到重挫或衰退,但还没到特别恐怖的时候。但另外一头,美国的疫情发展却异常汹涌。接下来我们可以估计,新冠疫情对美国的经济的影响将会较长时间存在。

对于中国而言,在3月27日的重磅会议上,提出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等举措。整体的要义是财政发力,货币支持。即财政要筹钱,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货币要降低借钱成本。扩大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后期不排除给特定居民发放消费券。目前杭州已经实行,杭州自3月27日起将陆续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覆盖杭州餐饮、购物等领域的600万线下用户。

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比美国大得多,2019年末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负债/GDP)是38.3%左右,距离60%的警戒线不用小的空间,中国当前一年期的MLF利率是3.15%(央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反观美国,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零,并宣布了量化宽松,而同时美国政府债务已经达到23万亿,屡屡超过自身划定的债务上线。美联储把利率降到零,虽然大大降低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但后期庞大的债务可能引发通胀。

对于国内的楼市来说,国外普遍的量化宽松,对房价带来刺激,同时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也不大可能让房价大跌,以免对经济带来过多拖累。但从国家层面上,本次疫情后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放松楼市调控来激活经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楼市会保持一定的温度,但重演2016年那种牛市可能性不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计划 影响 美国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