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家庭医生(jtys1983)
说到育儿,家长们有操不完的心,吐不完的槽,以及 掉不完分分钟要掉完的头发......
孩子还没出生时,这不敢吃,那不敢做,生怕影响胎儿;孩子呱呱落地后,挑奶瓶奶嘴、纸尿裤等等,无不格外用心;孩子再大些,为他们选吃穿用品,简直是费尽心思......
图源/网络
这所有的一切,只为孩子们能长高长壮、身体棒棒。但遗憾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碰碰。
其实有的小问题,遇到了积极解决就行;可有的伤害,则会影响孩子一生。
这不,小编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就让人格外难受、唏嘘不已。
8岁女孩再也长不高了,
元凶竟是她天天用的饭盒
据@杭州日报报道,8岁女孩婷婷,身高1米3,已经超过不少同龄人。某天,妈妈发现婷婷胸部发育了,有些不放心,便带她去医院检查。
结果一查发现,她的骨龄已经达到了11岁,有了性早熟的征象!医生预测婷婷的最终身高不到1米5。
图源/网络
婷婷妈妈不禁声泪俱下,自己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都很上心,怎么会这样?
经过一番沟通,医生分析,这可能与她们家里盛放食物的的塑料饭盒有关。
小小一个塑料饭盒,
怎么就让孩子性早熟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塑料制品。为了增加塑料的弹性,减少裂痕产生,制造时需要加入塑化剂(又称增塑剂)。
塑化剂是一种工业用料,无色无味无臭,通常用于化妆品、玩具和保鲜盒等塑料制品。
就拿上述事例中出现的塑料饭盒来说,其在加热过程中,会溶出部分塑化剂。不过,一般来说,如此微量的塑化剂,人体的解毒能力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可问题是, 虽说大家接触到的塑化剂浓度不算很高,但其影响面却很大。
例如,所有装有油性食品的塑料容器,都有可能溶出塑化剂,比如装食物的塑料袋、塑料饭盒、装油的塑料罐等等。
因此,大家要尽量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大品牌产品,警惕一些劣质塑料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饭盒、玩具、文具等)。
否则,长期且频繁接触塑化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
举个例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塑化剂分为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是DEHP,化学名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它的作用和人工荷尔蒙类似,长期接触会促使女孩性早熟,并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使男孩性发育迟缓、精子生成障碍、精子活力下降等。
其实,除了一些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劣质产品),以下食物、日用品及习惯,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这些性早熟的帮凶,就藏在孩子身边
1. 食物类
动物的性腺、胚胎
动物的性腺(即卵巢、睾丸、输卵管等)以及胚胎,性激素含量都比较高,建议不要给孩子吃。
具体来说包括:蟹黄(母蟹的卵巢和卵细胞)、蟹膏(公蟹精囊的精液与器官的集合)、雪蛤(蛙类的输卵管和卵巢)、鸡子(鸡的睾丸)、毛鸡蛋(鸡的胚胎)等。
各类补品、增高口服液
大部分补品,或含有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或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提高受体成分基因表达等方式,发挥雌激素效应,因此一定不要给孩子乱吃。
这类产品一般包括蜂王浆、花粉、海马、紫河车、人参、鹿茸等,以及部分用于增高、抗疲劳的口服液。
膨化食品、饮料、甜食、快餐
这些食品大多不含性激素,不会直接使孩子性早熟。但它们含有大量的糖分、油脂,热量很高。这些食物吃多了,孩子容易肥胖。
学术界普遍认为, 超重、肥胖可能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项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会影响生殖系统。另外,孩子过度肥胖,其体内的脂肪组织可能会向生殖系统发出特殊的代谢信号,激发青春发育。
豆浆等豆制品
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含有大豆异黄酮,可起到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不过,跟人体雌激素相比,大豆异黄酮作用较小,且含量有限。因此,没必要让孩子戒掉豆制品,但不要天天吃。
2. 习惯
睡觉时常开小夜灯
大脑松果体的活动,受光照的影响很大。晚上关灯入睡后,松果体开始工作,分泌褪黑激素。天亮时,褪黑色素停止分泌。
而褪黑色素能够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避免孩子过早发育。
如果孩子睡觉时开着小夜灯,这种长时间的持续光照,会大大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大量释放,极易造成发育提前。
经常接触谈情说爱、亲昵画面
现在的影视作品、畅销书籍、流行音乐中,爱、不可描述的内容常有,孩子经常能从中看到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画面。
另外,有的家长亲昵时不够隐秘,可能被孩子看见。
这些视觉、听觉上的性信息刺激,可能会使孩子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下丘脑。
下丘脑是性发育启动的关键部位,可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提早成熟。
3. 其它
避孕药
临床上,因误服避孕药而引起假性性早熟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家长不但要妥善保管好避孕药,还要教育孩子不能乱吃药。
护肤品、化妆品
妈妈的护肤品、化妆品等可能含有激素。
小孩子好奇心重,可能会去偷偷涂抹;或是妈妈自己使用后,又和孩子进行亲吻等亲密接触,这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编辑:初酱
点击 图片即可阅读
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