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传奇故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亲牵着他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真是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色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
巨人的诞生总是需要机缘巧合的。正如牛顿童年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引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5岁时遇到了他钟爱的罗盘,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级的泰斗一样,这次美丽的游园惊梦,正是带领袁隆平一步步走向农业科学巨人之路的那只闪亮的萤火虫。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果园,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袁隆平对中国影响
1976年至2005年,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3.4亿公顷,增产稻谷4.5亿多吨!
2006年袁隆平院士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7年袁隆平宣布了一项剔除水稻中金属镉的新成果!
在1975年攻克难关,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我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实现了每亩田量产达到700公斤至800公斤的阶段性目标!
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为何没能得诺奖?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先生有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那么他为何没有得到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奖项“诺贝尔奖”呢。
解释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诺贝尔奖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得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简单地说就是,你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为某个领域学科开了一扇门!
然而袁隆平院士虽然在杂交水稻领域是佼佼者,但是他并非是这个理论的创造者!换句话说就是袁隆平院士只是将前人的理论实践于工作中了而已,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其实我觉得袁隆平院士并非一定得获得过诺贝尔奖才算是功成名就,其在学术上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与成果!最后一句话结尾就是:袁隆平是世界的,但是终究还是中国的!
袁隆平梦想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他,是稻田里的守望者!
袁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