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有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其中的“沙水”,说的便是白沙古井。
长沙临江多井,地下水资源丰富,旧时更有“九井十三桥”之说。当时的长沙城尚无自来水设施, 全城市民用水主要依赖湘江和古井,大街小巷、住宅民院里都可见古井的身影。
时过境迁,如今家家户户早已街上自来水,绝大部分古井已被废弃,或是作为景点保留, 只有少部分仍在使用。也有一些古井,虽不存在却被演变成长沙的街道名,诸如水风井、清石井、桂花井等,足以可见长沙人的古井情怀。
据资料统计“1950年,长沙城内尚有水井3446口,其中3297口可用;2005年时,城区水井数量锐减至94口,其中仍在使用者26口;如今,长沙城区仍在使用的古井约有10来口”。
这些仍在使用的古井水质清澈见底,居民常年在此取水,或直接饮用,或洗菜洗衣; 一口古井、一份传承,古井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长沙人。
在长沙,若说起古井,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白沙古井。 井水四季不断,不论天晴下雨,前来取水的市民一波接一波。
“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自明清时期起,白沙井便已名声大噪,更是被称为“长沙第一泉”。
最初,白沙古井仅有一眼泉;后经多次修整后扩为四眼,井旁设置了公瓢与漏斗,汲水方便。
正是夏日午后,前来取水的人接连不断:附近开茶楼的店主、慕名而来的游客、取水几十年的娭毑、带着孩子一同取水的青年……不管熟不熟,往井边一站,话匣子便围着白沙井打开。
“这是口好井勒”,一位大哥率先打开话匣子“长沙各个地方的井水我都试过了,白沙井是山泉水,清甜滴,回去烧开了可好喝了”。
另一位带着各式盛水容器的嗲嗲也加入话题“我就在对面那里咯,住了几十年了,这水是从小喝到大 。你看这北边的井是有流动的,我们都喜欢在这边打水,等久一点也没关系。 每两周就会有专人来维护,下雨这个井水也不浑浊,水质那是有保障滴”。
细心观察,泉眼的上方,还会发现有 井水从石缝中汩汩地流出来,也有人直接在这里接水;游客们若是渴了,直接用公瓢舀上,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白沙古井还是长沙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井四周种植了参天古树,一片绿意盎然;老人们喝茶下棋,年轻人们纳凉扯谈,自有一番惬意。
农大附近有一口东沙古井,热闹丝毫不输白沙古井。
据说,东沙古井在五代十国时期就为人所饮, 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东沙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水质清甜, 前来取水的市民络绎不绝,却从不干涸。
14年的时候,东湖街道对古井进行保护性修缮,大伙儿取水更方便了。来东沙古井取水的,不仅是周边的居民, 还有其它区域慕名而来的市民。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直接一手提上一桶,健步如飞,一看就是取水的“老手”。
在周边住了50年的李嗲嗲,说起东沙古井可是赞不绝口“我们细时候,不仅是用它喝水、做饭。夏天天一热,把西瓜放井水里冰一下午,拿出来吃冰冰凉凉,过瘾得很。这井水我从细喝到老,纯天然的对身体好,自来水我是喝不惯咯”
一旁的姚女士兴冲冲地说“我家住在河西,每周特意开车来打个几百斤回去, 用井水泡出来的茶才有味嘛~”。
置身于其中,时不时能听到熟面孔们相互攀谈, 聊起家长里短,似乎有着永远扯不完的话题,好一派热闹取水场景。
在韶山北路的营山巷社区,湖南印染厂职工宿舍区内有着一处 不可移动文物——营山巷古井, 附近的居民更习惯称它为“南沙井”。
营山巷古井始凿于清末年间,是一口单眼井水,井水较深,修葺后四周用水泥围成约1米高,上方则专程搭建成一个 保护亭。
大约是下雨的关系,前来取水的人寥寥无几。“这要是在70几年的时候, 厂里没有自然水,全靠这口井,每天都得排队才打得找。厂里定期给古井去污处理,保持水质清洁,不用烧都可以直接喝。到90几年,厂子倒了,老街坊慢慢搬走,这口井主要就作生活用了”何阿姨略带惋惜地跟我们介绍。
听罢,细细打量起周边的居民住所,家家户户门口都备了一个取水桶, 古井的井水主要用来种菜、浇花,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沿着妙高峰巷一直前行,上至缓坡顶端,便能找到这片老街区中藏着的百龄古井了。
和其他几口水井不同, 这口井更像是一汪4米左右深的水塘。经修缮后,古井清澈见底,常年不竭。
在自来水供应普及之前,周边的居民和一师范的学子都常常来此打水洗衣,每日清晨或周末,洗衣、洗菜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为了测试水质,周边的居民还在井里养了鱼,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早个20年,这里洗菜还得排队勒,现在只有我们住在上头的人上来洗洗菜。不过停水的话,有这口井, 还是方便了周围的一群人哩”。
在长沙,不乏爱井之人, 老天富酒家创始人——谭斌,便是其一。
谭斌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自小喝着回龙古井的井水长大,有着极深的感情。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古井逐渐减少使用,直至被填埋在地下。对回龙古井有着颇深情怀的谭斌,在2012年 斥资请人将荒废20余年的回龙古井清挖出来,再次投入使用。
重新使用的回龙古井,就安置在老天富酒家内, 目前仅供餐厅内部使用。
“我们这口井,其实就是白沙井的尾水,一样的清甜可口,不过这两年出水量变小咯,我们喝的频率也没以前那么多”餐厅负责人略带遗憾地说道。
清代《长沙地名赋》中道:愿遐龄而祝,折长寿以呼嵩。“遐龄”便是这下黎家坡巷,因此地为“黎”姓族人聚居,而得此名。
下黎家坡巷里这一口遐龄古井,便活在了这一代人的生活里。遐龄古井如两个大眼睛般的井眼, 是长沙市区内为数不多仍在使用的双眼井。
▵遐龄古井旧貌
四十年前井水甘甜清冽,还能用作生活饮用水。尔后,城市污染面积扩大,经过勘测后诸多重金属元素超标, 只能当做涮洗杂物的水源了。
去年逛至遐龄古井,古井旁青苔密布,井水清冽,凑近还能看到井水内有鱼儿游动;近几日再去,下黎家坡一带改造翻新, 古井再次被挪动位置。
▵遐龄古井旧貌
正在旁边扫地的娭毑跟我们解释道“这口井暂时用不得咧,要等改造好再用。以前我们这里取水的人还要排队,热闹得很,现在只能等一等咯”。
岳麓山上,共有五处泉水被取样检查为合格:清风泉、蟒蛇洞、兰圃拱桥处、七十三军墓附近、白鹤泉, 其中以清风泉最为著名。
清风泉身处景区内,四周修葺水泥栏杆围护, 除了每日固定打水的市民,也吸引了一众游客驻足。
清水泉的井水,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古井形式,泉水从一个小洞里涓涓细流,跟水龙头出水有点相似。
“我都在这里打了10几年的水了,以前出水量大,像我这个4升的桶子,2分钟就接满了,现在8分钟都还接不满。 我都是错开高峰期来,不然排队都等不赢”王姐一般两天就来取一次水,家里饮用、做饭都是井水,“喝井水健康长寿撒,还可以锻炼身体,我认识一个师大的教授,50多岁了,每天都来呢”。
清风泉上方,顺着幽静的小径往上,茂密山林里藏着一处四方形的水池,懒得排队的“老手”,一般都愿意多走几步路取水。
酷暑难耐,轻轻捧上一手,往身上洒去,从头到脚只觉得冰爽畅快,心旷神怡。
//
一口古井,是时代的象征,它镌刻了一座城市的记忆,滋润了数代长沙人的生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古井渐渐消失,曾经的繁华景象转眼即逝。目前长沙城里仍在使用的古井,数十年如一日般,为人们提供方便和快乐,已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笔,值得我们好好保护。
你还知道哪些仍在使用的古井
不妨来留言区告诉我们
大家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