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当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发现那里的印第安人没有大型的牲畜,平时长途跋涉全靠步行,人们为了缓解疲累,提神醒脑时常吸闻鼻烟,于是把它带回了欧洲,158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
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由18世纪欧洲名家匠师打制的珍贵鼻烟盒
鼻烟的主要成分是上乘的烟草粉末,同时和入必要的药材和香料,像檀香、沉香、冰片、紫檀、麝香等名贵的香药都会用于制作鼻烟之中,特别是不含烟草成分的白鼻烟,具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祛湿驱寒等作用。
鼻烟传入我国之后,最初都是大瓶装的,国外进口来的鼻烟一箱有13瓶,故而鼻烟还有“十三太保”的称呼。在当时,鼻烟的价格比较高,商人们销售时会把它分装在小口的瓶子里,不易走味,也方便携带,最初分装的容器就叫小瓶,清康熙帝最先称之为壶,后来就改称为壶了。
青花鼻烟壶
清康熙初年,清宫造办处开始制作鼻烟壶,不过刚开始鼻烟壶的雏形就源于瓷质小药瓶,造型、绘饰都比较简单,康熙中期以后无论是材质还是花色才丰富起来,出现了琉璃、铜胎珐琅、宝石等材料,其中铜胎画珐琅镶嵌匏器鼻烟壶是装饰鼻烟壶中高艺术水准的代表。
铜胎珐琅 鼻烟壶
雍正时期的鼻烟壶的种类就更加多样了,出现了玻璃胎画珐琅,且玉质、玳瑁、珊瑚等材质的鼻烟壶也开始初现。乾隆和嘉庆时期是鼻烟壶的兴盛时期,样式无奇不有,工艺的多样性也相当完备,而鼻烟壶的形状也开始从传统的圆筒形逐渐变化为更适合把玩的扁壶型。
套料内画鼻烟壶
到了同治、道光时期,鼻烟在社会上不再了流行,但是鼻烟壶的工艺、品种、造型等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至今兴盛的内画艺术就诞生于这个时期。随着鼻烟壶制作逐渐传到民间,鼻烟壶出现了很多民俗题材,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
各式鼻烟壶
光绪到民国这一阶段,鼻烟壶的制作处于低谷,但是内画鼻烟壶依然兴盛,这也表明鼻烟壶已经脱离了实际的使用功能,逐渐演化为了雅玩和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