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在文房四宝当中位居首位。历史上有“蒙恬造笔”的传说,事实上毛笔并不是秦代之后才出现的,研究发现,至今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期的楚笔,和楚笔同时期出现的还有名声显赫的秦笔。可以说,中国毛笔的历史长达六七千年。
中国毛笔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宣笔时期和湖笔时期。
宣笔时期
宣笔出现在汉代,笔杆较短。汉代,人们在撰写的时候需要跪在席子上,身前摆放矮几案,悬肘书写,所以对笔的要求是“锋齐腰强”、“圆如锥”。东晋到唐代的毛笔均为短锋样式,笔毫硬挺。至今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笔就是这样的特点。
唐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东晋最著名的毛笔莫过于宣州陈氏制造。唐代时,宣州已成为是全国的制笔中心。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名家对宣笔都做出过很高的评价。
湖笔时期
宋代出现了高桌,人们开始坐在椅子上写字,故对笔锋的硬度要求也发生变化,不过笔毫的原料未变。到了元代,进入毛笔的湖笔时期。湖笔的发源地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善琏有“笔都”的美称。
元代制作湖笔的笔毫材料为山羊毛、或利用山羊毛和兔毛、狼毛制作成兼毫笔。湖笔的要求是尖、齐、圆、健。湖笔比宣笔柔软,并逐步替代了宣笔,成为最著名的种类。湖州在明、清两朝均是制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