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发展历史:紫砂壶源头是茶文化

购物   2021-07-01 11:15:36  

紫砂壶文化是伴随着茶文化而出现的,如影随形,所以,紫砂壶源头是茶文化。

饮茶方式致使茶具变迁

饮茶方法不同,饮茶的器具形制也就不同。唐代是“煎茶法”,所以壶腹大、口大、短流;五代、宋代、元代饮茶的主流是“点茶法”,将茶饼研碎置入碗中,再浇入沸水,并用茶筅搅打后饮用,茶具用壶为长曲流,小口。明初至今采用的是“泡茶法”,要求壶身矮小,使茶保持其本身的“色、香、味”。在不同饮茶之风的流行下,饮茶的器具也不断丰富,材料繁多,适用于不同的饮茶方式,作为陶器之一的紫砂壶,正是再明代泡茶之风的引导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宋代紫砂壶

紫砂壶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北宋中期。在宋代一些文豪的诗词中具有称赞紫泥、紫砂罐等题颂,如诗人欧阳修的诗中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洒脱有余情。”紫瓯,即为紫砂制的盏。可见当时人们已有用紫砂所制的茶具来饮茶了。不过,宋代的紫砂器具大多还停留在日常器物,为升华到艺术性的层次上。

明代紫砂壶艺术

明代紫砂壶有了明确的史料记载,在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 创始篇》中有提到:“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明代是紫砂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紫砂壶逐步脱离实用器皿,走上艺术化的道路,壶由大变小,造型多变,花瓣、瓜棱、云水等意趣多样,不再单调,且制壶名家辈出,对后世影响巨大。

清代宜兴紫砂壶的繁荣期

进入清代,紫砂壶制作水平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从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安定、富足的社会,上至宫廷皇室下至文人商贾,均雅好紫砂,于是宜兴紫砂壶进入历史上的额繁荣期。清代紫砂的练泥与烧造都较明代有明显的进步,紫砂壶泥质细腻、胎身表面平整、色泽丰富,且在文人的参与下精于装饰,引入了书、绘画、篆刻等工艺。

总之,紫砂壶历史悠久,各朝各代不乏制壶名家,他们或创制革新,或继承传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书写着紫砂壶的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历史 文化 发展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