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强力支撑要素之一。
而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单一、收入不稳定、缺乏标准化抵押物以及缺少征信体系,
在这些现实条件下,传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态度十分谨慎,这也成为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农业银行宁乡支行以服务“三农”和县域,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和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将金融资源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强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积极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快农贷,助力农户生产,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截至6月17日,“乡村振兴”快农贷已覆盖 黄材、双凫铺、流沙河、老粮仓、花明楼等5个乡镇,投放贷款 8000余万元,有 500余家农户及农村企业受益。
8000余万元贷款
助力宁乡乡村振兴
“既不要担保也不要抵押,农民凭信用就可贷到款!”农业银行宁乡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面向“三农”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农业银行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也是加快业务发展、巩固“三农”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历史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银行宁乡支行领导班子结合上级行相关要求及宁乡市情, 通过几个月的反复细化及深入研究,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快农贷,力促农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快农贷到底是个什么产品呢?该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融资新模式, 只要年龄在18到62周岁内,有经营实体,信用良好,无涉黑涉恶等不良记录,农民就可以凭信用办理贷款,无需抵押的同时还利率低、放款快,仅需1-2天,就可放款到位,之后只需要通过线上操作,就能实现随借随还,快速便捷。
2019年12月,“乡村振兴”快农贷正式在黄材镇开始试点,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支两委、农户的热烈欢迎与支持。
秀美土地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国清(右一)正在向农业银行宁乡支行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种植的生态米。
崔坪村:生态水稻种植迎来新机遇
“这2天不到就放款了,速度快,贷款又灵活!”6月6日,黄材镇崔坪村村部前,一大片秧苗长得正盛, 作为这片秧苗的主人,文永良非常自豪,对“乡村振兴”快农贷赞不绝口。原来,文永良是秀美土地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也是村上的种粮大户,2018年,村里想利用当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优势,通过农业技术升级推广,走生态水稻种植产业发展之路,号召大家按照要求积极种植生态水稻,文永良就是其中的一员。
文永良说,他种植了200多亩的生态水稻,由于种植成本较高,2019年,向周边亲朋友好友借了10多万元,但是今天东家要给利息,明天西家要本金,这东一笔西一笔的账让文永良犯了难。2020年3月,文永良在崔坪村村部了解到农业银行“乡村振兴”快农贷,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就可以贷款,利率还低,于是立马与村部反映了情况。农业银行宁乡支行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文永良的需求后,立刻上门与其对接,并帮助他搜集资料上报上级行审批。 不到2 天时间,一笔26.3万元的贷款就放到了文永良的账号上。
“你看,现在轻轻点一下手机,贷款、还款几分钟就搞定了。”文永良高兴的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到。贷款到账后,文永良就开始展开进种子、买肥料等后续工作了。 如今田里培育的秧苗已郁郁葱葱准备栽种,文永良对今年收成充满着期待。
秀美土地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国清告诉记者,像文永良这样种植生态水稻的人越来越多了, 村里今年预计有200余户,相信未来崔坪村将成为真正的生态水稻之村,为市民带来优质、生态大米。
农业银行工作人员与种植大户一起察看生态米种植情况。
流沙河镇:花猪产业发展获“金融”护航
洗手、洗鞋、戴口罩、防护服、消毒……在流沙河镇扶冲村天燕养殖场,养殖场老板罗天燕带着记者经过了系列消毒程序后,终于来到了猪栏前。
“今年这资金还真是碰到了难题,幸好农业银行推出的这个贷款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看着猪圈里活蹦乱跳的小花猪仔们,罗天燕感慨起来。原来, 他从事养猪行业已经有20多个年头,去年因为遭遇非洲猪瘟损失惨重。
完善消毒系统隔离病毒、重新购进花猪仔、改建猪圈……对于未来的发展,罗天燕有着很多想法,但苦于资金困难迟迟无法实施。
“手里有钱,做事都更有底气了!”今年3月,“乡村振兴”快农贷在村上开始大力宣传,得知情况的罗天燕立即跟村里反应。没想到农业银行宁乡支行的工作人员立马就上门来核实情况并帮忙收集资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4月底,30万元贷款迅速就到账了。拿着这笔贷款罗天燕立马引进了400多头花猪,在增加消毒场所和设备的同时,将猪圈进行了改造升级,让花猪仔生活的更舒适并且保障了它们的安全。如今,第一批花猪仔9月份就可以出栏了。
花猪作为流沙河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在该镇像罗天燕这样的花猪养殖户比比皆是。农业银行宁乡支行网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流沙河镇推行“乡村振兴”快农贷以来 ,已惠及10余户养殖户,投放贷款近400万元,助力流沙河镇花猪产业发展,为其保驾护航。
(来源:融媒体记者 彭小凤 通讯员 李琳 统筹:刘静 编辑:向雷红 校对:文艺芳 校审:苏健 刘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