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助力扶贫攻坚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但毋庸讳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地位偏低、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统筹实施“四大工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社会共同积极参与,努力帮扶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软实力。
实施“新时代薄弱学校教师地位提升工程”。一是落实和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经济待遇,确保薄弱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正面宣传。尝试每学年设置“尊师重教月”;大力宣传薄弱学校教师群体及典型个案;积极营造尊师光荣、鄙师可耻的浓厚氛围。三是健全薄弱学校表彰奖励体系。各项表彰荣誉向薄弱学校倾斜,提高薄弱学校教师表彰人数比例,强化荣誉配套待遇保障,建立隆重的表彰仪式制度,增强薄弱学校教师荣誉感和获得感。
实施“新时代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培训工程”。一是加大薄弱学校教师培训财政投入。增加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学习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薄弱学科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职后培训不断提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二是改进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方式。结合薄弱学校教师实际需求,做到培训有针对性;借助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载体,做到培训形式多样;落实薄弱学校培训本土化,创新“名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名校——薄弱学校互派教师跟岗交流”等培训方式。三是丰富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内容。侧重针对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本土文化认同不足、心理亚健康、班级管理困惑、家校合作矛盾等问题,同时关注复式教学、多科教学和小班教学等现实需求。
实施“新时代薄弱学校师资建设支持工程”。建议围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实施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支持政策。解决“下得去”问题,既要完善支援薄弱学校师范生培养政策,加强薄弱学校全科教师本土化定向培养,也要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待遇,增强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和身份认同。解决“留得住”问题,既要深化薄弱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薄弱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又要构建薄弱学校教师长期留任激励机制,强化薄弱学校教师本土文化认同,树立扎根薄弱学校的文化意识。解决“教得好”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薄弱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薄弱学校教师与城市教师双向流动,实行轮岗交流。
实施“新时代教育扶贫名校联盟引领工程”。发挥名校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名校——薄弱学校”联系长效机制,激发薄弱学校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共赢发展。一是组建新时代教育扶贫名校联盟。区域内遴选一批教育扶贫示范学校,组建教育扶贫名校联盟,联盟名校精准结对薄弱学校;加强联盟名校扶贫队伍建设,共享扶贫经验。二是创新薄弱学校教育扶贫实践路径。实施“扶志——扶教”相结合的帮扶实践路径。“扶志”要深化薄弱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师本土文化认同、教师身份认同,树立学校发展愿景,激发薄弱学校内生发展动力。“扶教”要提升薄弱学校教师能力,优化薄弱学校师资力量,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文/杨名瑛?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