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 我太粗心了,会做的题都没有做对。”
家长说:“ 我孩子这次因为粗心没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这样吗?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选手几个月后要参加比赛,他了解了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很紧张,结果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估计你会说: 他练得那么少,当然会失误!
如果简单地把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并不妥,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你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弥补,就无法进步。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做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习惯不好。
所以说,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
01
粗心,是因为知识熟练度不够
看似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却很难在考试中得到满分,便会被归咎于粗心。
然而,在计算了某个知识点有99%正确率与90%正确率的同学,在题量逐渐增大后得到满分的概率后,所谓粗心,就成了错觉。如图:
当题量达到200道题的时候,知识点90%正确率的同学得满分的概率已无限趋近于零,比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还低。
关于实力和最佳发挥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把最佳发挥当作实力,低于此的被归咎于“粗心”,实际上却取决于心理素质。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
态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态度的转变而彻底解决。唯一解决“粗心”问题的方法, 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令单题正确率接近100%。
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中小学的知识并不难,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做对。”
所谓“知识并不难”,意思是凭借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论上都可以达到100%的正确率(在粗心不能当作借口之后,笨这个借口也被彻底抹掉了。考不好只能归咎于“懒”了)。越熟练正确率越高,说明了为什么题海战术虽然被人诟病、痛恨,但确实是有效果的。
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了。
02
粗心,是因为基本概念掌握不牢
还有一些题目,大家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
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无差别的题海战术虽然有效果,但不一定有效率。
怎样提高效率?这要从错题入手。我们不能只盯着错误,而要追溯思考过程。其实孩子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错误都不是偶发的,而是成批出现同类错误。在追溯思考过程中,会发现根源往往是简单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干脆是理解有误。
怎样追溯思考过程呢?
最简单的方式是要求孩子写出题目的解题过程。这也是中小学衔接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的孩子虽然能得到题目的正确答案,但是思路却是模糊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看似同样的题,有的时候能做对,有的时候就做不对。并不是“粗心”导致,而是他的掌握程度本身就比较低。还可以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03
粗心,是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
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的题全部得分;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04
粗心,是因为习惯有问题
影响某道题正确率的不良习惯:
视而不见:获取信息能力不佳(涉及注意力);
见而不思:缺乏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涉及分析能力);
思而不动:缺乏眼和手的协调能力(涉及执行力)。
很多同学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有的同学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但凡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水准。
除此之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
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确保正确率。
解决办法:
拿数学来说,做题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如果对同一题能给出多种算法,也有助于检查出错误。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学习上,还应从生活中进行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读书、下棋、智力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理论和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搜一搜)。
2.训练分析能力,要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种信息的人太多了。)
3.培养执行力,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会”,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觉得会了,但掌握程度还远远低于百分百。
诗词的背诵,一定要落到默写。
阅读题,要讲得出来龙去脉。
数学题,一定要落实到步骤。
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练的死功夫,也是真功夫。
所以大家要意识到这个问题: 没有粗心这回事。
05
六个习惯助你改掉“粗心”毛病
一、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的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时就能正确运用所有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
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
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三、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四、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同学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五、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和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手机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后再去听音乐、休息。慢慢的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你。
六、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出,粗心将彻底离开你。
如果想进步,就不要再拿粗心当借口了,要正视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弱点,从而有的放矢。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点个“ 赞和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