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我的姐姐》是在春节档电影前的电影宣传片展示,预告片节选了弟弟向姐姐吐口水的片段,观众可以透过银幕看出姐姐的无奈,加上影片整体的基调和题材,就已经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影院观看一下这部电影。
《我的姐姐》这个浓浓人物剧情片既视感的片名可能对大多观众来说都有些缺乏吸引力,大家可能更多的是抱着去看新一代”国民妹妹“张子枫是如何在本片中展现自己演技的态度踏入影院。
但是除了张子枫可圈可点的表演外《我的姐姐》并没有那么简单,它通过展现当今社会日渐多元的价值选择来为我们讲述一个虽被诉说千遍万遍但仍然勇敢但仍极具力量的故事,即使最终结局仍然无法走出桎梏但仍然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我是晚上8:40分一个人去看的《我的姐姐》,看完后已经是晚上10:40了。
回到家之后,儿子已经睡熟,他爸爸在一旁刷手机,我婆婆在隔壁房间搂着我女儿也睡着了。我没敢动女儿,只是回到主卧亲了亲儿子,他在睡梦中也“啵”的一声回应我。洗漱完,我拿起手机发了一条状态:
“深夜打卡《我的姐姐》,看完电影后,一个人开车回家的路上,倏忽间特别想念儿子跟女儿。十一点回到了家,儿子已经睡了,摸了摸他的头,天气热了,他微微有些出汗。他好像知道我回来了似的,仍旧闭着眼,我亲了亲他的额头,他没有靠近我,嘴巴给我一声‘啵’。
闺女由婆婆搂着,我看了看方安心。
当了妈妈,我是他们的一切,他们也是完全地信任我。我们之间的爱如此绵长而又无私,我是他们人生的引路人。这就是爱了,最好的情感。”
张子枫扮演的安然是不幸的,因为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三观并没有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而被扭曲,而是学会独立,自强。
这种艰难的选择,不止发生在安然身上,她的姑妈也曾和她一样年轻过,她先是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安然的父亲。在安然出生后,本已来到俄罗斯经营生意的她又不得不回去照管安然,她们都一样身为女性,她们拥有自己的理想也同样面临两难的选择。
姑妈和那个年代多数女性一样,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归家庭,这也是社会所倡导的,女性就应该回归家庭并且无私。而安然则相反,她希望继续追逐自己的理想,却被视为不负责任,这种社会对于女性隐性的歧视相比其他显性歧视反而更加难以根除。
是什么在规定她们呢?
在我们社会的语境下,女性的牺牲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谁又规定了不愿为家庭放弃自己理想的女性就是自私的呢?
很多人对于女性是十分苛刻的,在他们看来,女性就该为家庭为孩子牺牲一切,你当了妈你就没了自己,就连偶尔去看个电影都会指责你“怎么当妈的”。人家怎么当妈的?我提前跟我老公说了今晚要去看电影,让他早点下班回来陪儿子,就连闺女我也是先喂好了奶才放心出去的。
好像在很多人眼里,女人只要结了婚,这孩子就是女人一个人的,而女人也没了自我。
我想说的是:女人,你首先是自己,然后再是妻子、母亲和女儿。男人也可以跟你一样承担育儿的责任,你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你该放假的时候也要给自己放放假,你的丈夫和婆婆都应该理解你,给你自由让你偶尔做做你想做的事。
这要求高吗?
一点也不!她也不过是去看个电影,跟男人喝酒吃饭晚回家一个意思,都不应该遭到任何人的指责。
这个社会,太多人对女性要求太高了,他们对女性的包容度很低,才导致女性的道路如此艰难。
正因为安然是姐姐,她是女性,好像天然地被赋予了很多使命。身为女性你要为家庭牺牲、为弟弟牺牲,甚至长大结婚后为生育牺牲,可是生而为人,你也是一个普通人,你不能只扮演“牺牲”的角色,你自己的选择呢?
父母出车祸意外去世后,叔叔伯伯对安然指指点点:“他可是你亲弟弟啊!”
亲弟弟又怎么了?父母执意生的时候想过安然的感受吗?
那些所谓的亲戚们,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可是他们只会从道德层面绑架你为年幼的弟弟负责。凭什么在一个家庭中,男性成员可以得到更多的偏爱,女性成员的付出被当作理所当然还常被忽视,甚至道德绑架呢?
女性在很多时候,生活得实在太艰难了。
我们不应该绑架女性让她们牺牲,而是应该让她们觉醒自己没必要牺牲,让男性反思自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戳中了万千女性的焦虑,也给所有男性们都上了一课。
“长姐如母”,这句话挺荒谬的!
安然在18岁之前一直是独生女,但是在她上了大学之后,已近中年的父母生了二胎。
安然是个不被原生家庭偏爱的孩子,她父母重男轻女,特别想要男孩,甚至为了生男孩还让安然装成瘸子。安然不情愿,有一回她偷偷穿上裙子在家里臭美,却被上门检查的人发现,父亲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在安然头上,对着她一顿暴打。
因为安然是女孩,她很多时候被寄养在姑姑家里,她被表哥欺负当沙包练,还被姑父偷看洗澡。对于这些不公,安然都是一个人承受着,什么委屈都不说出来。她想要逃离,逃离到一个自由的天地,再也不用被任何人所绑架。
安然自己选的是临床医学,可是父亲偷偷把她的专业给改成了本地学校的护理专业。安然不情愿地上了学,从那之后她不要父母一分钱,她想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安然工作之后,还是想考研,她想考到北京,然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可是,她父母双双去世了,留给她一套学区房和一个6岁的弟弟。
“长姐如母,你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好养大。”
24岁的姐姐有义务抚养6岁的弟弟吗?父母当初生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已经成年的她的意见,父母意外去世了,她就要承担起抚养弟弟的义务吗?她怎么办?她将来还要结婚,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她怎么办?她还要挣钱,还得考研,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她怎么养弟弟?
安然不想承担责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弟弟于她来说很陌生,而她有她的人生。
安然长期以来都在跟原生家庭做对抗,凭什么女性要牺牲自己,凭什么女性就不能成就自己呢?
安然的姑妈,也是一个牺牲自我的“姐姐”
姑妈对安然一直是道德绑架的:你不是当姐姐的吗?
当姐姐的怎么了,当姐姐的她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
其实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她也是一个牺牲自我的“姐姐”。
“长姐如母”,就因为弟弟考上了中专,家里只能供一个,她就没学校上了,其实她的学校要比弟弟好。她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还要拿出来供养弟弟读书,这些都好像是应该的。
后来姑妈要去俄罗斯做生意,可是奶奶打来电话,让她给自己弟弟带孩子,又得她牺牲。她别无选择,只能委屈自己。再后来结婚生子,操心了大半辈子,到了中年,丈夫又瘫痪,还得让她照顾。
两人共同的成长
又要回到上面提到过的问题,当弟弟安子恒出生时,姐姐安然已经上了大学,与家庭几乎是半脱钩状态,她突然回到家中却被人告知,自己要抚养弟弟,肩负照顾这个犹如陌生人般的弟弟她自然不能接受。
电影《雨人》中,兄弟俩同样面临这种问题,不同的是安然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她和弟弟相差十几岁,并且二人的性别也是不同的。
在二胎合法化的今天,兄弟姐妹这种明显的年龄差距,更加明显,这也是我们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前者给出的方法是通过时间来弥补二人的裂缝,用相处来互相了解,本片也一样。
无论矛盾多大,问题多么棘手,血浓于水的亲情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加深。
安然一直是那个’ 举镜子的女孩‘,长期被忽视让她更加坚强,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我疯狂刷题,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去北京,你可能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你只要能记住,我要离开这个地方。
安然从最开始对于父母离世的木然,到最后抱着弟弟情感的爆发,在与弟弟的朝夕相处中,他重获了需要慢慢培养缺失的亲情。
姐姐你等等我不行吗?“ ”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 。“ ”可我只有你了“
以上这段对话相信可以轰开观众的泪腺,不过这个互相理解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就能改变的。
她说“我要是养他的话我这辈子就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姐姐的成长与转变,但是可能很多人会忽略弟弟的成长,他从一开始熊孩子似的无理取闹,到最后也来到了那个陌生人的家中。
他太小了可能还是不理解姐姐为什么那么想去北京,他知道的是,自己爱自己的姐姐,为了姐姐他愿意这样做。
他从那个躲在姐姐背后的孩子,也变得可以理解她,为了她而牺牲了。
他们就这样互相舔舐伤口,搀扶着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这是一个勇敢的故事,这个故事即使被讲述千遍万遍我仍然具有力量,我十分欣慰看着这部“文艺片”定位的影片,可以透过银幕直穿人心。
这是关于选择、牺牲、收获、独立的故事,你不会做出无悔的选择她也一样, 但是她足够勇敢。当她和弟弟拥抱的时候,她也肯定会由衷的感谢自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生短暂,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就像《小妇人》中梅格对乔所说:
“就因为我的梦想和你不一样并不代表他不重要”
我希望多年后,当你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你会明白即使这不是无悔的选择,但这个选择仍然值得。
声明:本文来源腾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内容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来源进行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漏登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你若喜欢
请点 在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