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坏小孩,只有爹妈不懂爱

亲子   2020-08-03 07:39:12  

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

童年是什么?

是琴声绕过窗台,月光照亮池塘,母亲认不出的金色花,知了叫不完的夏天。

也是这个暑假,浮起三个孩子梦境的《小白船》。

一台相机,两组备份,三个小孩,九条命案。

看过热播剧《隐秘的角落》之后,一团团疑云依旧盘踞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为什么普普有超乎同龄人的冷静与果断?

为什么王瑶有对案件真相异常精准的敏感?

为什么朱朝阳每天都在写日记?

为什么周春红面对孩子的成绩单再也笑不出来?

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藏在了在原著《坏小孩》里。

作者紫金陈称,自己就是朱朝阳的原型。

他背负着原生家庭伤痛,通过写作进行自我疗愈,在这部小说中,他向过去告别,把所有繁芜、辽远,掺杂着未知可能性的星光与黯淡,全部献给了童年。

1

无辜是一种表象

紫金陈说:

在成年人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永远也想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即使他们自己也做过小孩。

有人说,小说《坏小孩》本就是全员恶人。

每一个小孩都各怀心思,每一个大人都暗藏城府,整部小说俨然形成一幅成年人勾心斗角、“坏小孩”各显神通的论剑图像。

剧中的叶驰敏妒忌有因,任性有度,总体谦虚而优秀,就像每一个班级里那个既好学又很难有突破的“第二名女生”。

可是在小说中,给朱朝阳施加最多校园“软暴力”的,就是叶驰敏:她砸坏自己相机,嫁祸给朱朝阳,泼自己一头茶水,湿着头发跑到老师面前告黑状。

老师会相信谁?当然是叶驰敏。

任谁也不会怀疑一个天真烂漫,又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女孩。

剧里的岳普呢?

父母双亡,身体虚弱,只为给弟弟治病才走向歧途。

即使偶尔撒谎抖机灵,也是在流浪生活中养成的习惯,为了生存,无可厚非。

可是在小说中,岳普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冷静、狠毒,与克制。

嫉妒自己的亲生弟弟,出恶毒而下流的主意惩罚朱晶晶,面对张东升的威胁毫不退缩。

就像尼采所言:“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不幸的是,岳普在决定面对张东升之前,已然是深渊。

而剧中最大的赢家朱朝阳,在小说中也更有手腕。

同父异母的朱晶晶,是他亲手推下楼的;

亲生父亲朱永平的死,是他亲自策划的;

就连张东升会对三个人下毒的结局,也被他提前预料到。

为了自保,他眼睁睁看着普普与丁浩喝下毒饮料身亡。

最后把提前一个月伪造好的“当事人”日记呈现给警察,条条线索都完美应对“现实”,成功把自己从整个案件中择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手段高明。

警察会相信朱朝阳吗?

当然会相信,任谁也不会怀疑一个敏感懦弱,内向沉默,而又学习成绩优异的乖乖少年。

《旧约》载:“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

可是,孩子就应该永远是纯洁善良,就不会做出恶举吗?

前段日子,“天台蓝衣少女”事件,被称为现实版的“隐秘的角落”。

三个孩子为了追求刺激,以身冒险,爬上高层天台护栏外。

一个蓝衣女孩自己站在安全区域,却鼓动另外两个年纪较小的女孩向危险边缘走去,并喊着“松手,松手。”

如果不是拍摄者即使发现,并温柔引导孩子们回到护栏内,难以想象其他两个女孩的命运何如。

缺乏及时的制止,孩子一念而生的恶会犯下大错。

电影《坏种》中,天才少女艾玛,俨然是一个升级版的“朱朝阳”——思维缜密,智商超群。

但她手上却握着同学、保姆、老师的三条人命,甚至试图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

当艾玛的父亲试图向邻居揭露自己女儿的真实面目时,邻居难以置信地说:“怎么可能?她只是一个小女孩。”

艾玛的父亲几近崩溃地说:“问题就出在这里啊,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小女孩的恶毒。”

没有人会怀疑孩子的身体里有着诡计多端的本性,没有人会相信孩子会对鲜血与生命无动于衷,

没有人会看到孩童天真无邪的面庞下也隐藏着恶的种子,也没有人会承认孩子的世界也有冷漠、虚荣、嗔恨、善妒。

孩童无罪论,被机械复制在时代的观念里,作为常识顺展下去,于是成人观看儿童时自动使用降低警惕的向下视角,这种不平等的视点本身,就是遮盖事实最隐秘的角落。

2

“恶童”背后的魔掌是缺爱的家庭

岳普说:“大人说小孩子坏,其实他们更坏。”

曾经看到过一段替儿童伸冤的话:

大人总说小孩子嘴馋,可是经常暴饮暴食,吃海参鲍鱼的不也是我们;

大人总说小孩子吵闹,可是深夜在家蹦迪,惊扰四邻的不也是我们;

大人总说小孩子贪玩,可能做出来倾家荡产收藏古玩这种事的不也是我们。

“不是我们”,那么最开始引导孩子走向极端的又是谁呢?

普普这句话,在小说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每一个“坏小孩”背后,都有推向他们走向深渊的大人。

叶驰敏为什么处处针对朱朝阳?

因为在小说中,叶驰敏只因考不过朱朝阳就会被父亲打骂,在父亲无尽的斥责中,叶驰敏的嫉妒心与报复心最终被激发。

普普为什么能想出狠毒的方法报复朱晶晶?

因为她在家时不受父母宠爱,在福利院又受到了性侵,流浪在社会中,也处处被歧视。于是普普在感受恶、体验恶之后,也终于吸收恶,释放恶。

朱朝阳为什么想到“弑父”?

其实这一点最值得深思,有人说朱朝阳对父亲的恶意就出于父亲对他的薄待,其实非然。

朱永军偏爱女儿、维护王瑶,甚至在朱朝阳面前殴打前妻周春红。

他的行为远超过“薄待”的范围。

但是让朱朝阳说出:“他不再是我爸爸”的直接原因,是朱永军为了让朱朝阳不追究王瑶责任,决定给他一万块“封口费”。

金钱交易让朱永平不再把“儿子”当成“儿子”,那么朱朝阳只好不再把“父亲”当做“父亲”。

当命运的河道被成人引发的恶流冲垮,孤告无依的孩童又怎能在恶的围攻下全身而退?

心理学家李维榕曾说:一个坏孩子,可能是最忠于原生家庭的孩子。

这句话虽然略有偏激,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扭曲的价值观,无法引导出阳光的孩子。

就在去年,杭州商场曾经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一个五岁的孩子盗取一条上千元的裙子。

可是查明真相才发现,指导孩子进行偷盗的,正是他的母亲。

前段日子,一个研究癌症获奖却“不懂基因”的六年级男孩、一个能“日写2000首”诗歌的女生先后登上网络热搜。

很多人感慨,“这样的孩子才最可怜。”因为他们经历的,根本就是被“成人化”催熟的童年。

当成人把自己对于金钱、名誉等利益愿望强行施加给孩子时,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走向歧路的开端。

3

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

朱朝阳说:“我没有杀掉他们,是他们自己杀了自己。”

为什么朱朝阳说王瑶和朱永平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推果及因,难道朱永平不知道自己对朱晶晶的偏爱会引起朱朝阳的嫉妒吗?难道王瑶不知道自己的侮辱与诋毁会使朱朝阳受到伤害吗?

他们当然知道,可是自私的本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摧毁一个孩子的内心,最终也倒在了被“恶念”激发的“恶念”之中。

也就是说,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不是这世间的“坏人”,而是人性中的“恶念”。

就连张东升与朱朝阳将亲人从高处“推下”的举动,也成为一种暗示:恶,本就是在瞬间完成的动作。

弗洛伊德在阐释“死亡本能”时曾说“人天生有种邪恶,侵犯,破坏和残酷冲动。”

1974年,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进行了一场著名的人性实验。

在实验中,她将自己麻醉,无法动弹,然后在实验桌上放上包括剪刀、锁链、酒瓶、手枪等72种道具,让人们可以随意做想对她做的事情。

实验的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不是有人阻拦,她已经无法在这场人性实验中存活下来。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开头的动画中的第一幕,在一片混沌之中有几个初生婴儿合抱成的“白团”,即是象征着每一个孩子初生时都是洁白无暇的。

丁浩善良吗?善良,他帮朱朝阳解决校园暴力,带普普逃离福利院阴影,为朋友两肋插刀,无所不能。

朱朝阳善良吗?善良,他出于同情收留丁浩与普普,在朱晶晶出事后最先想到的是自首,不连累朋友。

岳普善良吗?善良,她用细腻的心思照顾朱朝阳感受,替丁浩排忧解难。

张东升善良吗?善良,他也曾劝丁浩不要杀人,不想让他双手沾血,良心蒙尘。

可就是这些“善良的人”,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于是,在“性善恶论”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与其探讨善恶何为本性,倒不如说两者都是选择。

就像《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一样,选择恶,就是选择毁灭,选择善,就是选择重生。

《坏小孩》,还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疑问,小孩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叶驰敏追求的不是第一名的成绩,而是父亲的认可。

朱朝阳想要的不是千万遗产,而是父亲的关怀。

普普和丁浩缺少的不是30万抚养金,而是健康的家庭和父母完整的爱。

所有“坏小孩”,其实都缺爱。

有人说:“学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被善引导的孩子,也不会经历兵荒马乱的童年。

爱,是孩童精神花园的最好恩赐;爱,是孩童生命地图的无际海洋。

爱,是照进孩子蜷缩角落的最后光源;爱,也是将孩子从地狱夺回天堂的最终救赎。

即使这世间狂风怒吼,暴雨骤降,让孩子死死攥住的不是零食与馒头,而是被母亲吻过的手掌。

这世上本没有坏小孩,只有不懂怎样去爱的大人。

-图片来源-

部分来自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没有 小孩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