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校长3分钟采访视频曝光,一句话火了:好的教育不是拼家长,而是...

亲子   2020-11-20 08:03:27  

除了高考,真正确定孩子命运的是什么呢?

作者:智慧主创团

“我当校长就是要‘到处放火’。

这是最近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先生跟俞敏洪老师对话的时候谈到的一个词,说实话令我心里一震。

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学,可以说是网红学校了。半年上10次热搜,被质疑为“高考工厂”,也被夸赞为“高考神话”。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放火就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刻苦而不痛苦。”

振聋发聩!

在全民焦虑和全民鸡娃的时代,大部分孩子是学得“刻苦又痛苦”的。

对于郗会锁校长说的“学会放火”,俞敏洪老师补充到:“要点燃、唤醒、鼓励、激励”。

这个“放火”就是要点燃孩子内心的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内驱力”;

这个“唤醒”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小野兽”,也就是我们说的“上进心”。

其实影响父母育儿行为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第一,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

第二,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已经成为无数父母育儿路上的风向标。

他们结合自身条件,取长补短,孟母三迁,带着孩子一路披荆斩棘,哪怕路途坎坷,也无怨无悔。

娃的一门课,落在家长头上,

就是一座山

“鸡娃家长,个个都是惊弓之鸟。”这大概就是中国鸡娃家长的现状。

大部分有责任心的父母,在内心深处,已经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了。

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砸锅卖铁,随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活,以便让小孩享受最好的教育、过上优裕的生活。

毕竟老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埋没孩子的天赋是家长最大的不负责!”鸡娃的家长立即就觉得为孩子花再多钱也不过分。

相比之下,父母自己的人生被挤压得那么单薄。

还记得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成长故事么?

母亲在老家拼命打工挣钱,所有钱给丈夫带着儿子在都市学琴。

母子长期分离,丈夫也因为陪读压力过大,最后患上躁郁症。

孩子最后果然成名成腕儿了,但母亲说,“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快乐,我永远都走不出当年的那种孤苦”。

娃的未来,很多都是用整个家庭的幸福和金钱去赌,哪怕最后赌赢了,背后的代价也是血淋淋的,根本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云淡风轻。

更何况,在鸡娃这条路上,大部分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本不知道能不能赌赢。

2019年4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规定:

从 2019年6月1日起,4分钟跳绳、乒乓球、网球、武术等成为下一届初三毕业生的可选项目。

而跳绳在其中分量最重,与跑步、游泳并列为第一类项目,在中考体育30分中占6分。

天津同样将跳绳纳入了中考体育选考科目。在家长眼中,相对于其他的选考项目,跳绳通过冲刺练习更容易获得满分。

一切都与应试有关。

但跳绳真的可以成为升学利器吗?

穆女士说,自己孩子刚刚5岁,平时协调性不是很好。

“现在从幼儿园中班就要求练跳绳,只不过没有达标的硬性要求。但如果幼儿园完全不会跳,刚上一年级一两个月有了硬性要求,那就‘哐叽’一下像大山压在身上一样。

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本来就面临着学习上的转变,如果再达不到体育上的要求,那不是天都塌下来了?”

说到这,她的焦虑溢于言表。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梁实秋说:“最好的东西如果不献呈给孩子,做父母的便心里起了惶恐,像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家长为了给孩子的未来多一个筹码,真的是拼金钱,拼精力,拼家庭幸福,甚至拼到一无所有。

但把人生献祭给小孩,真的能得到一个格外完美的小孩吗?

好的教育不是点燃家长的火,

而是要点燃孩子的火

微博上有一个视频大火。

某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诉,说老婆给一年级的孩子报了十几个兴趣班,一家人连在一起吃个饭的时间都没有。

自己晚上想看个电视,老婆不允许,让他出去看。于是他一怒之下,就真的抱着电视机跑到了马路上。

果然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草,永远是关于孩子吗?

最惨的不是当妈的,也不是当爸的,是那个孩子啊。

才一年级……

老爹抱着家里大彩电离家出走,虽然只走出200米,但是在孩子的观感里面,家已经崩了。

父亲对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本来应该是亲近和敬仰的对象,现在已经被生活揉捏成了只能蹲在地上哭鼻子的人。

母亲看到了有人在邻居群里面发了信息,下来解决问题,把孩子带上了。

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不知道他的小脑瓜里面进行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能迷惑,可能恐惧,可能蒙圈。

而这一切的起源,是因为自己。

一家人能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就为了让自己好好读书,真的挺担心孩子觉得是自己导致了家庭的不和睦。

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要上十几个兴趣班,算下来每天都逃不脱要去上课。真的是把孩子压榨到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了。

日子肯定天天像打仗一样,比陀螺还陀螺。

这个爸爸还能抱着电视下来崩溃倾述,那个被报了十几个补习班的孩子却一句话都不敢抱怨。

孩子自己撑起了整个家庭的KPI,却一句话都不敢说。

全家人的情绪阀门都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的成绩,整个家庭都如履薄冰。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亲子关系的倒置。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变成了孩子,孩子变成了父母,或者说父母变成了小孩,小孩变成了大人。

在真人秀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里面大班小妞甜心的妈,她给女儿报了10个班,犹嫌不足。

总觉得10个班一点都不多,还想着再插几个兴趣班。妈妈认为这样才是对女儿的未来负责,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真的如此吗?

孩子毕竟不是机器人,就算是机器人也得充电呢!节目组拍出小甜心晚上上英语课的样子。

从她的表情和眼神里,你都能看到这个小姑娘的疲惫。

让人严重怀疑她上课的时候,是不是放空大脑,什么也学不进去的状态。

当孩子微笑着说出:“妈妈是个假妈妈的时候,真妈妈丢了”时,我的心都要碎了。

对一个小孩来说,上补习班远远比不上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吃饭来得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多年后回忆童年,只有从一个补习班到另一个补习班的记忆,那他就和生活在荒漠里没什么两样。

这样的孩子能不抑郁吗?

因为,现代孩子抑郁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社会化。

给孩子报十几个班不就是把孩子给参数化吗?长大成人以后,每个人如同机器上的零件,是什么模块,性能参数,使用寿命,维护费用,都明码标价。

而物化对人最致命的打击就是人的生命力!

在孩子最需要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时,过早的物化如同压在树苗上的石块儿,耗尽了小树苗的生命力。

对于他们而言,社会化的那些参数就是一切,没了这些他们自己什么都不是,而这也正是当前那么多人抑郁的源泉。

孩子必须先从自然中获得足够的生命力,而后才可以去谈社会化,物化。

在我看来,生命力一旦缺失,再多的钱和成就都没有用。

到时候,父母可能还会一脸疑惑,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却抑郁了?

因为孩子的生命力已经被透支了。

到底什么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如今,高考还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吗?

答案是肯定的。

俞敏洪说,高考他考了三年,最后一年才被北大录取。

衡水校长也说,要是没有高考,我也不能在这里跟你对话,我是在家种地的。

到除了高考,真正确定孩子命运的是什么呢?

是自驱力,是意志力,是自己对未来追求生命向往的热情。

但大部分孩子缺乏这种热情和信心,他们对未来很迷茫,不甘心听爸妈的安排,但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就像俞敏洪说的,他发现做了新东方之后,来的无望的人挺多的。

教他们的知识和点燃他们追求生命向往的热情这两件事上,后面这件事比前面要重要。

确实如此!

小鸡怡情,大鸡伤身,在这个全民焦虑的年代,我们要学会跟焦虑共处,用伤害最少的方式来安放自己的焦虑,用最大的内心去点燃孩子的生命力。

我们都想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想给孩子们一个成功的人生。

但慢慢地发现, 我们高估了学校教育对孩子一生幸福和成就的影响,同样,我们也高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是一粒种子,不是一张可以任由父母和老师去涂抹和塑造的白纸。

每一个生命诞生起,都携带了整个自然和家族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拥有自己特定的心智、天赋和潜能,具备了成就最好自己的倾向性。

正如《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所说:“我无法勉强一个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无论我们做什么,这种子终会长成桃树,我们或许想要苹果或是橘子,但能得到的只是桃子。”

教育当然是重要的,但“一些人把他培养到出类拔萃是成功;一些人培养他到自食其力是成功;还有一些人你能教育他不进监狱就是成功”。

不要高估了教育的作用,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无需把孩子一生的成败荣辱、幸与不幸的责任都背负到自己身上,要相信孩子具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相信每个生命最终都是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

孩子能否最终成才、成功和幸福,父母的教育只是一方面,更要靠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资源、背景,甚至是时代和运气。

而家庭教育,我一直认为是来托底的,立足帮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让孩子在身处生活困境和人生低谷时,依然能有一种免于奔溃的力量,相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孩子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只能交给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

相比于每天焦虑于如何把孩子教育的更优秀、更成功,我们更该思考的是自己该如何生活。

每一代人都活出自己的幸福和精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也是对家族系统最大的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默默相守,荣辱与共,时时激励,静待花开。与各位家长共勉。

-END-

本文来源于智慧父母V(ID:gh_7377be104ede),智慧父母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教育 家长 校长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首页
栏目
首页 新闻 民生 教育 旅游 交通 购物 潮流 美食 汽车 家居 房产 财经 结婚 亲子 健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