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晚,大型话剧《高山之巅》在湖南大剧院成功首演,这也是湖南大剧院阔别大众视野一年进行提质改造后的首场演出。
为便利村民,他在屋檐下挂上一盏长明灯;为造福后人,他下跪磕头立下生死状!这是大型话剧《高山之巅》中“王新法”的感人情节。
1月9日晚,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湖南省话剧院演出的大型话剧《高山之巅》在湖南大剧院成功首演,这也是湖南大剧院阔别大众视野一年进行提质改造后的首场演出。
《高山之巅》根据石家庄老兵王新法同志的真实先进事迹改编,选取了王新法生前扶贫帮困的几个工作生活片段,讲述了他不远千里来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带领群众“拔穷根”的事迹。
首演现场,3排1座的位置,一束白花,静静开放。这是剧组特意设置的,以此向王新法——这名扶贫英雄致敬、纪念!
首演:舞台上一盏灯舞台下一束花
音乐响起,舞台上,正是夜晚。王新法在屋檐下安装一盏灯,灯亮了。
王新法家门前这条路弯急坡陡,装上这盏灯,一来,夜里可以给行人车辆照个路;二来,灯亮着,村民们就知道他在家,有什么事就能找得到他。这是一盏为民之灯,永远为老百姓亮着;这也是一盏信念之灯,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与追求。
《高山之巅》根据新时代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真实事迹改编,用话剧艺术的形式,讲述了王新法带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选定在薛家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在历经了修建山河圆,推行殡改等重重困难后,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打动了村民们,被推选为“名誉村长”,带领薛家村干部群众建设了“山河圆”“茶叶产业园”“峡河公路”……最终却因积劳成疾,倒在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的真实故事。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毛剑锋担任编剧,优秀青年导演许亮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李强领衔主演,湖南省话剧院为主要创作团队,特邀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为艺术指导,全剧时长约2个小时,由《六塔山》《离家》《与民共富》《名誉村长》《“军师”》《新风俗》《绝不退缩》《山河梦圆》《生死状》《荣光闪耀》等10幕加上序曲和尾声组成。
正如话剧主题曲中所唱:“你的牵挂,在那遥远的群山之间;你的梦想,历经风雨也不变……丰碑刻在百姓心间,你的荣光闪耀高山之巅。”首演现场,座无虚席,唯独3排1座没有观众,仅有一束白花,静静开放。这是剧组特意设置的,以此向王新法——这名扶贫英雄致敬、纪念!
《高山之巅》首演结束后,将于1月10日再演一场,并将在本年度开启全国巡演。
《高山之巅》根据石家庄老兵王新法同志的真实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他来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带领群众“拔穷根”的事迹。
观众:扶贫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谢幕时,主演“王新法”率领全体演员,向舞台荧幕上王新法本人的照片,深深鞠躬。在场观众深受感染,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真的很震撼,尤其是对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一种榜样、一种精神。那些真实的、艺术化的场景再现,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扶贫战场上的那些付出和牺牲。”谢冰琳特意从湘潭赶到长沙,剧中的王新法与红军的数次跨时空的对话场景深深触动了她。“演出通过不同场景来传承红军精神,这恰好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的精神源泉,为以后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要永葆初心!”
牟大进是湖南大剧院的一名工作人员。“《高山之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世上还是有很多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做了很多激励人心的事。”牟大进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非凡的艺术创作,看到脱贫攻坚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以及这个过程中无数人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虽然话剧的时间不长,但每一幕都很精彩,让人感动。”长沙市民范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前来观剧。谈及《高山之巅》,范女士说得最多的是“感动”二字,她直言,剧中王新法和女儿交谈、互动的片段令她印象最为深刻。“我也有个女儿,特别能理解当父母的心情,告别家人,不远千里来扶贫,这样的举动太不容易了。”演出期间,她和女儿多次流泪。
长沙县的陈尚,是一位高校的老师。当晚,趁着休息的时间,他专程从外地来到湖南大剧院观看了《高山之巅》。“人物演绎得非常传神,故事也很感人,一瞬间彷佛把我带到了脱贫攻坚的战场。” 陈尚表示,通过这部剧看到了以王新法为代表的扶贫人为湖南脱贫工作作出的努力,作为一名湖南人,应该向他们道声感谢。
长沙市民朱先生是一名专栏作家。他认为,话剧是语言的艺术,用音乐给语言“添彩”其实是很难的,“要做到既不能抢戏,还要给语言渲染气氛”。而《高山之巅》整体音乐的语汇上,力求简约。同时该剧音乐采用了石门山歌翻天云的素材,这个素材一直伴随着红军的出现,贯穿整剧,也有机融入进了该剧主题歌。“这是该剧在音乐方面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高山之巅》首演现场剧照。
主创:在王新法的内心世界中找寻灵感
《高山之巅》之所以感动了观众,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王新法的故事打动了创作这部剧的人们。
“作为创作者,一定要读懂王新法,同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一定要展示王新法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内核。”《高山之巅》编剧毛剑锋说,他多次和主创人员赴薛家村创作采风后,了解到80多年前,60多位红军战士在石门县剪刀峡,在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相继跳悬崖英勇就义的故事。
“王新法的精神和80多年前的红军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毛剑锋说,王新法和这些80多年前牺牲的红军战士一样,同是革命军人,同是共产党员,同样是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在剧中,毛剑锋和主创团队创作出了王新法与红军战士穿越时空进行心灵对话的剧情,目的就是表现共产党人信仰的强大和精神力量的传承。
同样被王新法事迹所打动的导演许亮,回忆起创作采风途中感受最深的片段,一个是自己站在“山河园”烈士公墓中,看着那一排排80多年前跳崖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墓碑;一个是当自己和当地老百姓谈起“名誉村长”王新法时,他们的眼泪和真诚的话语。
“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在课本中读到的那句话就真实发生在眼前,这句话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作为一名“90后”青年党员,许亮在执导《高山之巅》时,从人物设定到舞美设计,始终围绕着展现共产党人的信仰展开。
“王新法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一个为了信仰不懈努力的普通人。”剧中饰演王新法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强表示,这次演绎王新法的经历,对于他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演绎去探寻王新法的内心世界,这让他与王新法之间似乎有了更多的精神联结。
湖南大剧院进行提质改造后,再次与观众见面。
剧院:观众将欣赏到更多“高大上”剧目
此次《高山之巅》的首演选择在了阔别观众许久的湖南大剧院上演,全新的舞台和剧院设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观众进入剧院后就会发现,这里和原来不一样了。”孙睿是湖南大剧院的一名音响师,对于剧院维修改造前后的变化,他向记者一一道来,“从剧院大门一走进来,你就会明显感觉,大厅变宽敞了、明亮了;进入剧场内,原先的1400多个座位变为了现在的1200个座位,每个座位的独立空间扩大了,观众的舒适感增加了;像音响系统、灯光系统、运景平台等这类剧院专业设施,都经过了升级换代,带给观众的将是更舒适的观赏体验、更纯粹的艺术享受。”
湖南大剧院于1998年正式开业,是湖南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之一,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合作单位和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大剧院陪伴观众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
湖南大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三喜介绍,维修改造之前的湖南大剧院,因为设施陈旧、设计不合理,很多好剧进不来、观众也不愿来。因此,2019年10月,湖南大剧院停止营业开始维修改造,主要围绕消防安全、剧场体验、商业设施等方面进行。
“我们解决了原来舞台无法承担大型剧目演出的问题,还对诸如中央空调、电动扶梯、卫生间等公共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特别是,清除了原来剧院内的商业化元素,还给了观众一个纯粹的文化演艺空间。” 张三喜表示,改造后的湖南大剧院充分利用现有空间,以更合理的舞台设计、更科学的声场效果、更美好的环境带给观众更舒适的观演体验。在《高山之巅》演出之后,湖南大剧院还将引进国内外更具品质的剧目,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高大上”的剧目将在这里上演。
审核:陆术华
初审:唐小龙
编辑:刘思辑 袁思蕾
稿源:红网